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央企新能源平台中的盈利佼佼者,華電新能的IPO進程可謂一波三折。自2022年7月提交招股書以來,公司經歷了市場波動和政策調整的雙重考驗,最終在2025年3月底提交了註冊稿。然而,與最初的預期相比,華電新能的成長性已大幅放緩,募資金額也顯著縮水。這一系列變化不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經營挑戰,也揭示了新能源行業在快速發展後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風電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華電新能於2022年7月1日提交了招股書(申報稿),並在2023年6月獲得了上交所主板上市委的同意。然而,隨後的市場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證監會在2023年7月發布了動態調整IPO和再融資的相關規定,導致公司上市進程放緩。直到2025年3月底,華電新能才提交了招股書(註冊稿)。這一漫長的等待期不僅影響了公司的融資計劃,也對其業務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報告期內(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華電新能的營收分別為217.41億元、246.73億元、295.8億元和172.53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2.54億元、85.22億元、96.2億元和62.06億元。儘管公司營收和淨利潤保持了增長,但增速已較20202022年大幅放緩。2024年,公司營收為339.68億元,同比增長14.83%,但歸母淨利潤為88.31億元,同比下降8.2%。預計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介於91億至99億元,同比增長10.17%至19.85%;歸母淨利潤在26.2億元29.4億元,同比下降4.03%至增長8.93%。這些數據表明,華電新能的成長性已顯著放緩。
2023年上會時,華電新能擬募集資金300億元,其中9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210億元用於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建設。然而,此次提交註冊稿時,募資金額大幅縮水至約180億元,主要用於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建設。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公司業績放緩的影響,也凸顯了其在資本市場上的吸引力下降。
風電業務是華電新能的主要收入來源,報告期內,風電業務毛利分別為96.89億元、106.71億元、112.18億元及66.01億元,占比均在70%以上。然而,與同行相比,華電新能的風電毛利率表現遜色。20212023年,公司風電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4.9%、54.26%和51.23%,低於華潤新能源、三峽能源和節能風電的同期數據。此外,公司棄風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報告期內分別為4.96%、4.78%、4.03%及5.44%,而全國平均棄風率分別為3.1%、3.2%、2.7%及3.9%。
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收益分別為13.61億元、18.09億元、20.7億元和11.63億元,主要來自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特別是持有的福清核電39%和三門核電10%的股權確認的核電投資收益。2022年3月,福清核電6號機組投入商業運營,進一步推動了投資收益的增長。
總結
華電新能的IPO之路充滿了挑戰,從市場環境的變化到公司自身成長性的放緩,再到募資金額的縮水,每一步都反映了新能源行業在快速發展後面臨的複雜局面。儘管公司在風電業務上占據重要地位,但其毛利率的遜色表現和高棄風率問題仍需引起重視。未來,華電新能需要在提升經營效率和優化業務結構上做出更多努力,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更多風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風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