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國春管春耕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從冬小麥到春播糧食,各地通過創新種植模式和科技手段,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糧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夏糧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其收成對全年糧食安全至關重要。今年冬小麥面積預計為3.4億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冬油菜面積則達到1.1億畝,連續7年增加。從長勢來看,冬小麥拔節期一二類苗比例達到91.2%,比常年同期高2個百分點,顯示出良好的生長態勢。冬油菜由於氣候條件有利,加上技術措施到位,長勢為近年來最好,夏油豐收在望。
儘管距離冬小麥大面積收穫還有40多天,仍需應對乾旱、病蟲害、乾熱風、爛場雨等挑戰。相關部門已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落實肥水管理、「一噴三防」等措施,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春播糧食麵積占全年糧食生產的一半以上,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截至4月17日,全國春播糧食進度已近兩成,略快於上年。其中,早稻栽插過七成,中稻育秧過六成,春玉米播種已過一成。預計今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達17.9億畝,春播糧食麵積為9.6億畝,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為提升糧食單產,各地持續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的「四良」融合。在良田方面,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地力;在良種方面,推廣突破性品種;在良機方面,應用高性能播種機,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在良法方面,推廣玉米密植精準調控、大豆大壟密植、水稻集中育秧等關鍵技術。
科技創新是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今年,國家加大了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穀補貼,並實施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全覆蓋。這些政策有效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在農業科技領域,重點推進農業生物育種、農機裝備補短板等行動。例如,推廣玉米和大豆高性能播種機,將玉米種植密度由每畝4000株提高到5000株甚至6000株,大豆種植密度由每畝1.8萬株提高到2萬株甚至2.3萬株。此外,智慧農業的發展也為糧食生產注入了新動能,人工智慧在農業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總結
總體來看,今年全國糧食生產開局良好,夏糧長勢優於常年,春播糧食麵積穩步增加,科技創新為糧食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環環緊扣抓好春管春耕,落實各項增產措施,全年糧食產量有望實現1.4萬億斤左右的目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糧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糧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