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巴西作為拉丁美洲最大的汽車市場,其電動汽車行業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重要出口市場之一。2024年,巴西輕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7.7萬輛,同比增長88.8%,市場滲透率由2023年的4.1%提升至6.7%。然而,巴西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政策法規的嚴格化、貿易壁壘的增加、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補能設施的不足等。本文將從巴西電動汽車的發展歷程、市場情況、產業布局、行業管理以及中國汽車企業在巴西的發展現狀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巴西的「電動汽車」定義範圍較廣,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純電動汽車(BEV)、混合動力靈活燃料汽車(HEV FLEX)、輕度混合動力汽車(MHEV)和混合動力汽車(HEV)。自2025年1月起,巴西電動汽車行業協會(ABVE)不再將MHEV統計歸類為電動汽車。巴西汽車工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經歷了起步、發展、停滯和快速恢復四個階段。近年來,巴西高度重視電動汽車產業,在政策、產業和市場共同作用下,巴西電動汽車市場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18年至今,巴西電動汽車市場進入快速發展初期,銷量顯著增長。
巴西汽車市場曾於2012年達到銷量巔峰(380.2萬輛),此後出現下滑和波動增長,目前處於恢復增長態勢。2024年,巴西汽車銷量合計263.5萬輛,同比增長14.1%,市場增速遠超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和德國,穩居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巴西電動汽車市場在政策扶持下保持強勁增速。2024年,巴西輕型電動汽車銷量實現顯著增長,達到17.7萬輛,同比增長88.8%,市場滲透率由2023年的4.1%提升至6.7%。其中,PHEV銷量最高,達6.4萬輛,占輕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由2023年的35.2%提升至2024年的36.1%;其次是BEV,銷量為6.2萬輛,占輕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由2023年的20.6%提升至34.7%。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和巴西汽車生產商協會的報告,預計到2030年,巴西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新車銷量將首次超過內燃機汽車銷量,到2040年,巴西電動汽車的新車銷量將占巴西新車總銷量的90%以上。
巴西汽車產業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交通便捷、人口稠密、原材料豐富的東南部地區。世界主要汽車製造商均已在巴西投資設廠,包括研發中心和試驗場、培訓中心等。巴西汽車零部件製造業比較發達,生產、貿易和服務等供應鏈相關企業達3萬多家。巴西電動汽車產業鏈逐步完善,上游擁有豐富的鋰、稀土等礦產資源,中下游覆蓋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生產,以及整車製造、銷售、服務等。然而,巴西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充電站點稀缺且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聖保羅州等東南部地區和主要高速公路沿線,平均「車樁比」約為17:1。截至2024年8月,巴西充電站點累計達到10622個,突破1萬大關。比亞迪與殼牌旗下巴西能源公司Raízen Power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計劃未來三年在8座主要城市建設比亞迪—殼牌電動汽車充電中心,打造600個全新直流充電樁,新增裝機容量18兆瓦。
巴西電動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包括發展、工業、貿易和服務部(工貿部,MDIC),財政部(MF),科學、技術和創新部(科技創新部,MCTI),環境和氣候變化部(MMA),巴西對外貿易委員會(外貿委員會,CAMEX)等,主要負責汽車產業相關政策制定。2024年6月,巴西發布「綠色出行和創新計劃」(Mover),以取代2023年底到期的「Rota2030」。Mover是巴西汽車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移動性和脫碳刺激計劃,旨在保護本國汽車工業,擴大對能源效率的投資,促進去碳化和技術革新,發展國內汽車產業鏈,融入全球價值鏈,提升全球競爭力。Mover圍繞能源效率、CO2排放、車輛標籤、可回收性、結構性能和輔助駕駛技術做出強制性要求,還提出自2027年起將制定車輛「從搖籃到墳墓(CTG)」生命周期的碳足跡相關強制性要求,對在巴西銷售車輛的全部碳足跡進行測量,要求汽車產業鏈中的所有公司到2030年將碳排放減少50%。此外,Mover要求車輛中可回收材料的最低比例必須高於50%,並規定可持續車輛可享受綠色IPI優惠。研發生產激勵方面,Mover提出在5年內(2024—2028年)提供總額為193億雷亞爾(約合241億元人民幣)的金融信貸,鼓勵研發和生產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汽車。
巴西通過稅收、補貼、信貸等多種激勵舉措,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市場普及,覆蓋電動汽車進口、研發、生產、購買、使用等環節。不過,部分地區的優惠政策將BEV排除在外。自2015年以來,巴西一直對進口電動汽車免徵進口關稅。為扶持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發展,2023年11月20日,巴西外貿委員會(CAMEX)管理執行委員會(GECEX)發布法規,宣布終止自2015年實施的針對電動車輛海關進口關稅減免的政策,自2024年1月開始,逐步恢復、增加對各類電動車輛的進口海關關稅。過渡期間,進口稅率因電氣化水平和車型生產工藝而有所不同。同時,巴西為2026年6月30日之前的免稅進口設立了初始配額,在2026年6月30日之前,企業可在配額內繼續免稅進口。
隨著部分歐美國家不斷出台新的貿易壁壘和限制措施,中國汽車出口面臨挑戰,以巴西為核心的拉美市場成為企業出口的重要選項。2024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巴西在汽車整車出口總量國家中排名第六(23.68萬輛),在汽車整車出口增量國家中排名第三。同時,中國電動汽車出口128.4萬輛,同比增長6.7%,其中巴西是中國第二大電動汽車出口市場(15.2萬輛),僅次於比利時(26.4萬輛),並且是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增量最大的國家。巴西汽車市場以乘用車和歐美日韓品牌為主導,中國品牌銷量和市場份額較小。然而,在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品牌正憑藉技術、品質和價格優勢快速擴張,並已占據主導地位。2024年,中國品牌在巴西合計銷售輕型電動汽車11.6萬輛,市場占比達65.1%,遠超第二名的日本品牌(2.5萬輛,14.0%)。中國汽車品牌中,銷量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比亞迪(7.7萬輛、43.3%)、長城(2.9萬輛、16.5%)、CAOA CHERY(7321輛、4.1%)、江淮(1992輛、1.1%)、極氪(94輛、0.1%)。
國際化是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綠地投資是中國汽車企業高質量國際化發展的必經階段。巴西不僅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出口的重要市場,也是投資建廠的熱門目的地。奇瑞、比亞迪、長城正積極推進巴西本地化工廠改造或新建。廣汽集團未來五年將在巴西投資約60億雷亞爾(約10億美元),設立生產工廠、研發中心及汽車配件倉庫,涵蓋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油汽車全面產品線,計劃陸續引入AION Y、AION ES、Hyper HT等至少7款車型。吉利控股於2025年2月與雷諾集團達成框架協議,旨在通過雷諾巴西子公司擴大雙方在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開發與生產方面的戰略合作。零跑汽車藉助斯泰蘭蒂斯全球資源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計劃在巴西推出電動掀背車零跑T03,後續還將推出零跑C10。
(一)挑戰
一是政策法規加嚴,企業壓力加大。Mover等產業新政及未來配套法規的陸續出台,對巴西進口和本地產車輛提出嚴格的能效、排放、可回收性等強制性要求,將大大增加企業研發投入成本,降低企業效益。二是實施貿易壁壘,加征進口關稅。隨著巴西逐步恢復加征關稅,汽車產業鏈企業面臨關稅大幅上調壓力,同時在海關通關、「反傾銷」等方面也面臨出口成本上漲或貿易制裁等風險。三是市場競爭加劇,補能設施滯後。大眾、通用、比亞迪等各國企業紛紛加大布局力度,意味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此外,巴西充電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制約電動汽車快速推廣。四是經營合規及政治經濟挑戰。汽車企業在巴西市場面臨複雜的稅收體系、嚴格的勞動保護和環保要求等多方面合規挑戰,以及投資爭端風險。
(二)建議
電動汽車行業分析指出,一是加強系統性研究規劃,提高部署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加強對巴西汽車產業政策和市場的綜合監測與研究分析,系統制定發展戰略、實施路徑和應急預案,及時調整面向巴西的方案策略。二是聚焦市場需求和痛點,加大產品和業務適應性拓展。加大BEV、PHEV、HEV FLEX等車型適應性開發設計和投放力度,提高車輛環保、節能、智能及安全水平,保持領先的技術引領和高性價比優勢。合作布局充電基礎設施等相關業務,緩解消費者里程焦慮,提升用車體驗,拉動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同時助力當地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三是多模式探索本地化,深度融入當地產業生態。加大與當地行業組織、產業鏈企業、高校、機構的交流,探尋新形勢下合作機遇。四是強化海外合規意識,建設合規經營體系。通過建立完善的合規管理制度、加強員工合規培訓、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建立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等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合規經營體系和能力。
巴西作為拉丁美洲最大的汽車市場,在綠色低碳革命中表現出巨大市場潛力。本文系統闡述了巴西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中國汽車企業在巴西的發展表現,總結了中國汽車企業在巴西市場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發展建議,助力中國汽車企業系統性了解巴西、走進巴西。
更多電動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動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