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電動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作為電動汽車電池關鍵材料的「鋰」也變得炙手可熱,每噸價格從2015年初的幾萬元,漲到目前的十幾萬元。
「價格的漲跌是由市場的供需決定的。2015年下半年,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推動下,電動汽車發展很好,對鋰資源的需求變大,帶動鋰電池、鋰資源價格上漲。」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在6月20日的「『鋰產業-新生態』國際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3倍、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同比增長4.2倍和4.5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9倍和1.8倍。
「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增速領跑全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永偉說,我國鋰資源約占全球鋰資源的22%,動力電池消費卻占全球消費市場的25%。
目前從上遊資源開發、到中游生產設備製造,再到下游鋰電池應用等,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
「電動汽車蓬勃發展的中心在中國,預計到2018年,電動汽車的需求量大概是470萬輛,電池的需求量約為200GWh。」LG化學株式會社副總裁金秀鈴說。儘管在工信部網站20日公布的第四批電池企業目錄中,依然沒有外資企業的身影,但這並未改變他們對中國電池市場的樂觀預期。
事實上,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要達到500萬輛。在整個產業鏈條上,電池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占到整車成本的40%~60%。
2016-2021年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我國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分鋰電池和燃料電池兩種。「電動汽車主流還是以鋰電池驅動,即使是採用燃料電池,也需要一塊鋰電池輔助,因為燃料電池沒有很高的動力密度。鋰電池、鋰資源的需求可想而知。」王傳福說。
「現在電池技術和電池產業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其背後的重要原因是各國都把電池與新能源革命聯繫在一起,這給電池產業提供了極大的想像空間。」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說。
但電動汽車與絕大多數技術主要依託市場力量發展的路徑不同,它的正外部性,使各個國家政府成了產業化的第一推動力。
「這是不可持續的,最終企業必須走上依託市場自行發展的軌道。」陳清泰認為,從中長期看,決定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首要因素,不是今天急速擴大的生產能力投入,而是持續積累的技術突破。
「特斯拉不是因為規模大而強盛,卻是因新理念、新技術的創新和突破脫穎而出。」陳清泰表示。
更多電動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動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