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大力推進綠色能源發展的大背景下,鋰離子電池行業憑藉其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關鍵作用,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戰略性新興行業。我國積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這為鋰離子電池行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深入了解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現狀、風險,對於把握行業未來趨勢,推動其高質量發展十分關鍵。
(一)行業概況與技術應用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鋰離子電池是一種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裝置,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屬於鋰離子電池製造範疇。依據正極材料的不同,其技術路線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錳酸鋰電池和鈦酸鋰電池。從應用場景來看,涵蓋消費、儲能和動力三個主要領域,目前市場重點聚焦於儲能和動力鋰離子電池,其中又以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為主要研發方向。
2023年,鋰離子電池行業表現亮眼,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出口總額達4574億元,成為我國出口「新三樣」產品之一。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新能源汽車和新型儲能市場的強勁需求。
(二)生產態勢與市場格局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和新型儲能裝機需求的持續攀升,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也在不斷增長。2023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總產量超過778吉瓦時,同比增長42.54%。在市場份額方面,磷酸鐵鋰電池憑藉價格優勢和成熟的技術,逐漸占據主導地位。2023年其產量達到531.4吉瓦時,同比增長59.87%,產量占比為68.29%,較上一年提高7.4個百分點;而三元電池產量為245.1吉瓦時,同比增長15.34%,產量占比為31.49%,較上一年下降7.4個百分點。
(三)市場需求與出口狀況
新能源汽車和新型儲能作為鋰離子電池的主要下游應用領域,需求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09萬輛,同比增長31.8%,市場占有率達31.1%。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帶動鋰離子動力電池需求的強勁增長。
在新型儲能領域,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以及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的引導和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新型儲能機組新增投運規模大幅提升。2024年一季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660.05吉瓦、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456.64吉瓦,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5.30吉瓦,有力地推動了鋰離子儲能電池行業的發展。
在出口方面,2024年一季度,鋰離子電池出口數量累計為8.83億個,同比增長5.87%,但受出口價格下降影響,出口金額為131.97億美元,同比下降17.4%。美國、德國和韓國是我國鋰離子電池的主要出口國家,然而,受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美國《通脹削減法》以及韓國市場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2024年一季度出口至這三個國家的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1.2%、7.5%和55.7%。
(一)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自2021年起,受多種因素影響,鋰離子電池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高利潤吸引了大量投資。但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在缺乏充分調研和科學規劃的情況下盲目上馬生產項目,導致市場供需失衡。2023年,鋰離子電池頭部企業產能利用率超50%,而尾部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30%。產能利用率低下加劇了行業的惡性競爭,使得下游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截至2024年一季度,磷酸鐵鋰電池均價降至0.38元/瓦時,同比下降52%;三元鋰電池均價降至0.48元/瓦時,同比下降44%。
(二)國際市場環境嚴峻
2024年5月14日,美國政府宣布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制裁關稅,其中鋰離子電動汽車電池和電池零部件關稅從2024年開始逐步從7.5%加征至25%,鋰離子非電動汽車電池從2026年開始加征。這一舉措對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出口歐洲,對美出口占比不足1%,因此對鋰離子動力電池出口衝擊有限;但美國是我國儲能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場,加征關稅將使鋰離子儲能電池失去價格優勢,對相關行業衝擊較大。
此外,歐洲和美國天然氣價格下降,削弱了「光伏+儲能」的裝機需求,再加上海外主要經濟體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得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出口面臨較大壓力。
(三)行業標準提升帶來的挑戰
2024年5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鋰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徵求意見稿),旨在加強行業規範管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該徵求意見稿對企業產能利用率、電池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容量保持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企業實際產量不低於實際產能的50%,各類型電池能量密度要求較之前普遍提升20%以上。待最新版行業規範條件落地,預計產能利用率低、創新能力不足、產品質量較低的尾部鋰離子電池企業將受到不利影響。
(一)強化技術研發創新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鋰離子電池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的激勵政策,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構建產學研聯合攻關模式。加大對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矽碳負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等高性能電池材料的研發投入,在保障電池安全性能的同時,提高能量密度,推動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應用。藉助數位化前沿技術,對電池材料進行多尺度仿真分析,加速研發進程,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二)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
為降低對特定市場的依賴,鋰離子電池行業應積極拓展貿易夥伴,增強全球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近年來,我國對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鋰離子電池出口金額持續上漲,未來可進一步挖掘這些市場的潛力。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通過參與國際展會和貿易洽談,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制定差異化的市場策略和產品方案,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三)優化產能布局
鋰離子電池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根據行業規範條件的要求,企業應積極推動產能優化。通過兼併重組,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市場集中度和整體生產能力。對於富餘產能,可考慮轉移到海外,利用當地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降低生產成本,換取市場准入資格。鑑於美國對鋰離子儲能電池關稅政策的執行時間點,國內廠商可加快海外布局,通過技術授權、海外建廠等方式,在目標市場本土或「近岸、友岸」建立生產基地,規避貿易限制,降低關稅影響。
綜上所述,鋰離子電池行業在當前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但也面臨著結構性產能過剩、國際市場環境嚴峻以及行業標準提升等諸多挑戰。展望2025年,若行業能夠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拓展國際市場、優化產能布局,鋰離子電池行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萬億,實現高質量發展。然而,行業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企業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積極調整發展策略,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推動整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更多鋰離子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鋰離子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