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均為面向整車企業,電池供應商被排除國家補助之外。在影響消費者購買需求的因素中,鋰離子電池的高成本已然成為新能源汽車普及的「瓶頸」。
調查了解: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業內電池成本所占整車價格比例一般為25%—30%,有些車型甚至達到50%。電池成本的高低基本決定了整車在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力強弱。到目前我國鋰電池成本幾近5000元人民幣/kWh,2015年的目標是達到3000元人民幣/kWh,與日本還存在一定差距。居高不下的價格,無疑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也蒙上了「陰影」。
目前隔膜、電解液、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這四個部分總共占到鋰電池成本的85%,分別約為25%、15%、30%、15%。鋰離子電池價格的「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該行業還沒有形成產業化,批量少、生產線不足、裝備科技含量低、低端產品重複建設等均制約了其發展。
目前全球範圍內只有中國、日本實現了六氟磷酸鋰產業化。可是我國主要依賴進口,由於生產技術難度非常高,在國際上主要由關東電化學工業、森田化學等幾家日本企業壟斷。國內目前正極、負極處於供需平衡狀態,電解液、隔膜為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產品供不應求。
國家財政的補貼資金鋪的面太廣,儘管培養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是由於資金投入分散,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廠家處境比較困難。了解更多(2012-2016年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市場調查及趨勢預測報告)
更多鋰離子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鋰離子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