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能源行業分析報告 >> 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分析:加速行業整合

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分析:加速行業整合

2017-03-08 10:53:2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隨著近年來,國家針對環保問題,大力發展綠色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快速,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更是得到了大力推進。據《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

  與鉛酸蓄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等其他動力電池相比,鋰離子動力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高循環次數、安全可靠、一致性好等特點。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各項指標雖不是都領先於其他技術路線,但其綜合素質、造價、工業成熟度等卻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最優選擇,並已成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中應用最廣泛的電池類型。據第一電動網統計,2016年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出貨量占全部動力電池出貨量的99%。「未來,隨著鋰離子動力電池成本進一步下降、可靠性進一步提升、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其受眾市場還會更大。」在堅定信心的同時,亦要對動力電池不同技術路線的演變,甚至是鋰離子電池不同技術路線的演變,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任何一種技術路線短期內都無法全面取代其他技術路線。這從鋰離子電池在某些動力應用中無法替代已使用了100多年的鉛酸電池中便可看出。」

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分析:加速行業整合

  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快速發展。受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且力度不斷加大,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也獲得了快速發展。2016年,我國鋰離子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30.5億瓦時(GWh),相較於2013年的0.8GWh,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37%。

  也正是在補貼政策的誘惑下,部分汽車企業利用監管的漏洞,大肆「騙補」。為了堵住漏洞,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在2016年陸續頒布了多項政策及規定。這些政策及規定旨在提高鋰離子動力電池及相關產業的准入門檻,通過技術標準、產品性能、年產能、補貼標準等多重手段,淘汰落後、低端產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尤其是《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徵求意見稿)首次將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的規模要求提升至8GWh,引得業界一片譁然。

  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行業准入門檻就在不斷提高。尤其是2015年年底「騙補」事件曝光後,工信部更希望藉助嚴格的監管措施,避免鋰離子動力電池行業出現諸如光伏、LED等行業的無序競爭狀態。

  在國家加強對行業規範性整治的過程中,各企業紛紛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隨著資源不斷被整合,2016年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投資與併購規模均創出新高。在市場需求擴張和企業規模經濟階段,各廠商將不斷擴大自身產能,提高產品競爭力,整個產業將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在目前產業所處的高速發展期,隨著上市公司與未上市的大型企業集團(如汽車集團)進一步湧入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2017年~2018年,市場將迎來更頻繁的併購與重組,產業鏈中的各環節也將出現更多深度合作。

  同時,與普通電池不同,鋰離子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巨大、使用信息完整,並且電池置換成本較高,電池回收市場大有可為。如果有妥善的回收機制、合理的回收定價,消費者將樂於配合廠家進行電池回收。但監管層需注意規範電池回收市場運營,防止不良商家將報廢電池以次充好,挪作他用。未來配套鼓勵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也要防止類似「騙補」的惡性事件再次發生。

  2016-2021年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化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由於現在這階段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在補貼上下降很多。而一輛車的電池系統成本一般占整輛車成本的30%~50%,補貼下降之後,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利潤率可能下降5%~10%,但產業正常發展不會受到影響。不過,若產業在近兩年未能充分利用規模經濟作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將在2019年之後面臨較大盈利壓力。

更多鋰離子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鋰離子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