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晶片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美國作為全球晶片技術的主導者,其出口管制政策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年初,美國前政府出台了一項針對AI晶片出口的嚴格管制措施,引發了廣泛爭議。如今,新政府正在考慮對這一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可能以更靈活的方式重新定義晶片出口規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今年1月,美國前政府發布了一項名為《人工智慧擴散出口管制框架》的規定,將全球劃分為三個層級,對AI晶片的出口實施分級許可制度。第一層級包括七國集團成員及其他約18個國家和地區,不受任何限制;第二層級涵蓋約120個國家,出口量超過限額需申請許可;第三層級則包括中國大陸、伊朗、俄羅斯和朝鮮等,幾乎完全禁止出口。
這一政策的初衷是將最先進的AI計算能力保留在美國及其盟友手中,但實施後卻遭到了多方批評。美國科技企業認為,這種限制不僅損害了其全球市場競爭力,還可能促使其他國家轉向其他技術來源。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指出,這種管制措施可能加速中國等國家在晶片技術上的自主研發進程。
目前,新政府正在討論對原有政策進行修改,可能放棄分級許可制度,轉而通過政府間協議建立「全球許可制度」。這一調整旨在簡化出口流程,同時更好地控制晶片的流向。知情人士透露,這一計劃仍在討論中,尚未最終確定。
此外,新政府還可能降低許可豁免的門檻。根據現有規定,訂單量相當於約1700個英偉達H100晶片時,無需申請許可,僅需備案。新政府正在考慮將這一數量削減至500個H100晶片,以加強對晶片出口的監管。
分析人士指出,新政府對晶片出口管制的調整可能與其貿易戰略密切相關。取消分級許可制度後,「使用美國晶片」可能成為其在貿易談判中的一項重要籌碼。此前,新政府已宣布對全球大部分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並提供了90天的暫緩期,以便各國與美國進行談判。晶片出口管制的調整可能被視為類似的談判工具。
美國科技行業對原有分級許可制度的不滿情緒持續發酵。一些企業高管公開表示,這種分級制度缺乏實際意義,反而限制了企業的全球業務拓展。他們呼籲政府重新審視這一政策,並採取更加靈活的措施,以平衡國家安全與商業利益。
總結
美國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的調整反映了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戰略考量。從分級許可制度到全球許可制度,這一轉變不僅可能簡化出口流程,還可能成為貿易談判中的重要工具。然而,如何在國家安全與商業利益之間找到平衡,仍是新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未來,晶片出口政策的最終走向將對全球科技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