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標誌著新能源電價機制向全面市場化轉型。這一改革不僅將重塑新能源行業的投資決策邏輯,還將對企業的開發運營策略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新能源電價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在於將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納入市場交易,電價由市場供需決定。這一變化使得未來電價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項目收益率面臨下降風險。根據相關數據,光伏午間出力尖峰時段電價可能降至0.1元/度以下,這將使發電行業資本金收益率從8%降至3%,逼近金融機構風險警戒線。
為應對電價波動帶來的風險,改革引入了機制電價與市場交易均價的差價結算機制。當市場交易均價低於機制電價時,給予差價補償;高於機制電價時,扣除差價。這種「多退少補」的結算方式旨在提高項目投資收益預期,降低風險。然而,增量項目的機制電價需通過市場化競價確定,且機制電量規模動態調整,收益不確定性增加。
在電價市場化背景下,新能源開發企業的運營能力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企業需在項目開發階段優化選址與設計,使用先進技術設備,精細化設計電站的容配比、布置和運行模式。在項目運營階段,企業應拓寬收入渠道,通過綠電、綠證和碳交易等多層次市場參與,優化交易策略,提高經濟性評估可靠性。
改革還將促進新型儲能和虛擬電廠等靈活性資源配置需求。虛擬電廠通過聚合靈活性資源,為新能源提供替代性調節方案,降低配儲成本。同時,虛擬電廠通過參與現貨市場,推動新能源電價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未來,虛擬電廠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將大有可為,其千億級市場規模為民營經濟打開了發展新空間。
總結
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儘管短期內面臨電價不確定性和項目收益率下降的挑戰,但通過機制電價與市場交易均價的差價結算機制,企業仍有望在市場化環境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開發運營能力的提升、虛擬電廠與新型儲能的市場機遇,將成為企業應對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未來,新能源行業將在市場化改革的推動下,逐步邁向更加成熟和可持續的發展階段。
更多新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