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新能源發展環保轉型變革,新能源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當前我國政策紮實推進新能源產業互補合作,共建千億元級產業集群。新能源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關於積極推動新能源發電項目應並盡並、能並早並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保證新能源發電項目及時併網。對具備併網條件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允許分批併網,不得將全容量建成作為新能源項目併網必要條件。
專家表示,此次政策明確允許分批併網,要求新能源項目為電力保障做出貢獻。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介紹,目前,第一批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預計在2022年和2023年陸續併網。
此次允許分批併網的政策為業內高度關注。 通知要求,各電網企業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電力有序供應前提下,按照「應並盡並、能並早並」原則,對具備併網條件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切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時併網,允許分批併網,不得將全容量建成作為新能源項目併網必要條件。
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集群產品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數據顯示,2017-2021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7.10%。其中,水電裝機3.9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億千瓦)、風電裝機3.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0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38億千瓦。
以往新能源項目要全容量建成併網,通知此次提出允許分批併網,要求新能源項目對電力保障做出貢獻。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約3.5億千瓦,同比增長16.6%;太陽能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6億千瓦,同比增長29.2%。
通知稱,2022年以來,我國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增長並保持較高利用水平,第四季度新能源投產併網較為集中。保證新能源發電項目及時併網,既有利於增加清潔電力供應,發揮新能源在「迎峰度冬」期間的保供作用,也有利於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國家能源局日前召開的10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形勢分析視頻會要求,要重點抓好年底前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年底前可再生能源項目併網需求大,各電網、發電企業要加大併網力度,做到「應並盡並」「能並早並」。
通知要求,對於第一批、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梳理本行政區域內尚未提交接網申請、接網送出工程建設滯後及接網送出工程未納入國家或省級電力規劃情況;各電網企業梳理本供電營業區內尚未提交接網申請及接網送出工程未納入國家或省級電力規劃情況;各發電企業梳理本企業接網送出工程建設滯後情況,形成清單,並於12月5日前將清單反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介紹,第一批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預計在2022年和2023年陸續併網;部分第二批大基地項目已開工;第三批大基地項目正式啟動申報,預計不晚於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24年底前併網。源網荷儲、離網制氫及100%消納項目成為部分省份第三批風光基地的優先申報項目。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正迎來其發展機遇。未來新能源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同時新能源的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面臨不少挑戰。他建議各方積極參與新能源開發和建設,堅持創新驅動與技術引領,持續推動新能源降本增效,並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構建互利共贏的新能源發展格局。
陝西作為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豐富。隨著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擁有天然稟賦的西部地區亦成為產業發展的沃土。據統計,2021年陝西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水力、風力、光伏發電量合計339.47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20.9%,「綠電」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
新能源產業助力企業創新,我國奠定牢靠的新能源發展基礎。當下,全球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現代能源體系,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要通過大力推進新能源先進技術、大規模新型儲能技術、綠色氫能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和先進核能技術攻關,為新能源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以上就是新能源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新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