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體態勢:進出口韌性凸顯 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2025年14月,我國貨物貿易展現出較強韌性,實現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保持強勁增勢,規模達8.39萬億元,同比增速達7.5%,而進口則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同比下降4.2%至5.75萬億元。從月度數據看,4月份進出口總值3.84萬億元,環比增長5.6%,出口延續兩位數增幅(+9.3%),進口微增0.8%,顯示外貿動能逐步釋放。這一成績既體現外部需求的結構性支撐,也反映國內產業鏈升級與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有效推進。
前4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規模達9.05萬億元,占外貿總值的64%,儘管增速放緩至0.6%,但其出口表現亮眼(增長7.3%),凸顯產業鏈附加值提升。加工貿易延續回暖態勢,2.54萬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長6.6%,其中進口增速(8.4%)高於出口(5.5%)。同時,保稅物流進出口增勢強勁,以7%的增長率貢獻了2.04萬億元,尤其是出口端在機電產品帶動下增長17.7%,反映新型貿易方式對效率提升的推動作用。
東協持續鞏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前4個月雙邊貿易額達2.38萬億元(+9.2%),其中出口增速(12.6%)顯著高於進口(4%)。歐盟作為第二大貿易夥伴貢獻了1.78萬億元規模(+1.1%),但進口下降8.1%,顯示歐洲市場需求收縮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3.9%,達到7.25萬億元,出口增速(9.6%)遠超進口降幅(2.8%),印證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化潛力。
民營企業以8.05萬億元的進出口規模占據外貿總值的56.9%,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成為穩定增長的核心力量。其出口表現尤為突出(+8.1%),占比達全國出口總額的65.1%,尤其在機電產品、紡織品等優勢領域保持領先。相比之下,外商投資企業增速放緩至1.9%,國有企業則受大宗商品進口拖累出現11.3%的整體下降,顯示不同主體間發展分化加劇。
機電產品繼續占據出口主導地位,前4個月實現5.04萬億元(+9.5%),占出口總額的60.1%。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增長14.7%,汽車出口突破2649億元(+4%),反映高端製造競爭力提升。與此同時,勞密產品出口微降1.6%,但紡織品等細分領域逆勢上揚(+4.9%)。農產品出口也保持穩健增長(+6.1%),形成多元化支撐格局。
儘管進口總額下降4.2%,但貿易數據揭示結構性分化。鐵礦砂、原油等主要能源資源類商品進口量價齊跌,如鐵礦砂均價下跌17.8%;而機電產品進口逆勢增長5.7%,達2.23萬億元,顯示國內產業升級對技術設備的需求韌性。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價格同比上漲8.5%,則反映出特定原材料的剛性需求支撐。
總結:穩中提質與挑戰並存
2025年前4個月,我國外貿在複雜外部環境下展現出較強韌性,出口結構持續向高附加值領域傾斜,民營企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區域合作深化帶來新增長極。然而,進口疲軟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仍需關注,未來需通過技術創新、市場多元化和產業鏈協同,推動外貿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提升的新階段。
更多貿易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貿易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