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開年以來,中國汽車產業延續強勁發展勢頭。前四個月累計產銷量雙雙突破1000萬輛大關,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尤為亮眼,不僅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至32%,出口量更同比增長78%,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引擎。這一歷史性跨越的背後,是技術自主創新與政策精準發力的雙重支撐,標誌著中國汽車產業正從「跟跑」向「領跑」加速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5月,國內汽車產業延續高景氣態勢。數據顯示,前四個月全國汽車產銷量均突破1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貢獻顯著:產量達387萬輛,同比增長64%;出口量超92萬輛,占行業總出口的比重提升至37%,成為全球市場爭奪的關鍵力量。與此同時,傳統燃油車加速退出歷史舞台,報廢與置換更新數量同比激增51%,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以智能駕駛為代表的前沿技術正推動行業變革。L2級以上輔助駕駛系統在新車中的滲透率超過60%,部分車型已實現高速公路全場景自動駕駛功能。充電基礎設施的升級同樣顯著,高壓快充技術使主流車型充電時間縮短至15分鐘內,有效緩解用戶續航焦慮。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產品競爭力,更吸引海外車企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兩新」政策(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的持續加碼,為市場注入強勁動能。通過優化稅收優惠、擴大充電網絡覆蓋以及推動報廢車輛回收體系建設,「兩新」政策有效降低了消費門檻,刺激置換需求釋放。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發放新能源購車補貼超350億元,直接拉動相關消費規模突破1.2萬億元。
從企業分布看,截至當前我國在營及存續的汽車產銷關聯企業總數已超過154.6萬家。其中,廣東省以15.5萬餘家領跑全國,江蘇省(13.9萬)和山東省(13.2萬)緊隨其後,三省合計占比超20%。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行業註冊量持續攀升,在2024年達到峰值,新增企業達27.8萬家。與此同時,行業風險仍需警惕:約6.46%的企業存在司法糾紛記錄,主要涉及合同違約與技術侵權等領域。
結語
中國汽車產業正站在全球競爭的新起點。在技術創新與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下,新能源汽車不僅重塑了國內市場格局,更通過出口實現了「彎道超車」。面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與行業轉型壓力,持續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優化產業鏈布局將成為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任務。這一進程不僅彰顯中國製造業的韌性活力,更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複製的「東方範式」。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