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科技服務業作為連接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的核心紐帶,正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近日,上海市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聚焦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完善服務鏈條、優化制度環境等核心領域,為推動全市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政策文件,《若干意見》從供給側、需求側和環境面協同發力,提出16條舉措及39項具體任務,旨在打造覆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服務體系。其中明確提出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並探索「科學數據銀行」建設,加速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模型在科研細分領域的垂直應用。同時,通過建立「未來產業基金+高質量孵化器+概念驗證中心+集聚區」的聯動機制,強化從技術驗證到市場轉化的全鏈條支撐能力。
為激活市場需求,《若干意見》要求加快應用場景開發與開放,並定期發布科技創新服務需求清單,推動「首創」示範場景落地。在財政支持方面,將概念驗證、科技諮詢納入科技創新券覆蓋範圍,擴大政策覆蓋面。此外,上海還計劃通過放寬市場准入、吸引國際知名機構入駐等舉措,促進科技服務業業態多元化發展,提升國際化競爭力。
針對科技服務業輕資產、長周期的特點,《若干意見》提出多項金融支持政策:將科技服務業企業納入「滬科專貸」「滬科專貼」信貸計劃,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履約貸保費補貼比例至新高,並引導商業銀行提供中長期信用貸款。同時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專項險種,為研發投入、成果交付等環節提供風險保障,進一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作為連接國際市場的關鍵橋樑,上海將重點提升檢驗檢測認證的全球化服務能力。政策明確支持本地機構通過海外併購、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拓展歐洲、中東及東協市場,並鼓勵採用國際通行標準,增強本土服務的全球認可度。此舉不僅有助於企業降低出口成本,也將加速國內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
作為改革試驗田,浦東新區提出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探索設立浦東自然科學基金,並引入「政府+企業」聯合資助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創新投資。同時,聚焦具身機器人、合成生物、衛星網際網路等前沿領域,打造專業化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為行業提供技術研發、場景測試等一站式服務支撐。
總結
《若干意見》的出台標誌著上海科技服務業發展進入系統化推進的新階段。通過政策引導優化資源配置、市場激活釋放創新潛能、金融工具降低企業成本三管齊下,不僅補齊了科技創新鏈條的關鍵短板,更構建起「技術-資本-服務」協同發展的生態閉環。未來,隨著概念驗證機制的完善和國際化布局深化,上海有望成為全國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杆,為我國產業升級提供強勁動力。
更多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