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與東協雙邊關稅下降直至零水平,台灣石化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曾遭受嚴峻挑戰。直至去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代表兩岸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協議約定,兩岸共計800多項的產品從2011年1月1日起逐步減免關稅。在第一階段的產品清單中,內地對台灣放開的石化產品就有88項,包括油品、石化原料、基本有機原料、石化產品、石化下游產品等,總金額達2.5167億美元,是清單里金額及占比最高的產業。
一度黯淡的台灣石化產品在內地市場再度活躍起來。台灣對外貿易主管官員介紹,廠商反應踴躍。1月台灣對內地及香港出口達102.2億美元,是歷年單月第三高,也是史上第三度衝破百億美元大關。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台灣對內地出口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合作謀求共贏
「降稅是我們所看到的ECFA在短期內產生的效果,但是ECFA作為兩岸經貿交流的長效機制,可以促成兩岸的產業合作,這個影響面遠比降稅要來得大。」白雪松如是說。對於兩岸石油石化行業來說,內地有資源及市場優勢,而台灣有技術及資金優勢。ECFA實施後,海峽兩岸的石化企業必然會開展多角度、深層次的合作,比如合資建廠,最終取得共贏的成效。
ECFA實施後,內地對於吸引台灣技術密集的特優及高附加值產品廠商具有優勢。雖然,東協國家與中國內地同樣具有較低的人力和土地成本優勢,部分東協國家還擁有原油供給能力,有利於降低原料成本,但基礎建設較為不足,水電供應能力不夠穩定。內地由於將石化產業視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歷經「十一五」的積極建設,基礎設施水平和施政推行效率都大幅提高,且在近些年逐漸培養出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石化產業人才隊伍,具備更強的研發能力。
同時,內地作為台灣下游塑料製品的主要市場,成長潛力驚人。下游塑料製品業為高度勞動密集型產業,設廠於內地不但可貼近主要市場、節省勞力與運輸成本,而且產品出口至需求不斷大增的東協國家亦可享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零關稅優惠。這對台灣成本導向型企業在中國建廠也具有吸引力。
此外,福建和泉州的石化特區已同意特許開放台商投資,是台灣石化廠商的機會所在。台灣石化廠商可能會加速前往內地進行布局,這對內地石化產業的發展也是難得的契機。
「加大與台灣石化企業的合作力度,可以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推動雙向投資,實現產業互補;也可以學習對方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加快產業升級;還可以合作研發新技術、新材料,尤其是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質量升級、安全生產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提高內地石化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當然,在合作中建立互信,也有利於兩岸積極開展能源合作,創造出互利共贏的局面。目前,內地和台灣都面臨著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的嚴峻形勢,兩岸石油石化企業在勘探開發領域的合作需求也非常迫切。
鑑於此,台灣中油公司正在加強與內地三大石油公司的上游合作。
目前它已與中國海油在南海開展勘探及聯合研究合作,與中國石化在澳大利亞海上進行油氣勘探合作,與中國石油在2010年6月簽署了油氣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
衝擊無可避免
目前,台灣已成為繼韓國之後內地第二大石化產品進口來源地,占內地進口總量的比重在20%左右,個別產品甚至接近60%。台灣石化產品2009年出口到內地的金額為59.44億美元,占內地進口石化產品總額的6.93%。其中,內地自台灣進口額(超過4億美元)較大的產品包括煤油、丙烯、對二甲苯、苯乙烯、ABS、PTA、乙二醇、聚酚胺。與此相比,內地對台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均較小。從內地對台灣石化產品出口情況看,2009年內地對台灣出口石化產品主要為石腦油、丁二烯、純苯、對二甲苯和聚酸胺。內地對台灣在石化產業上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
ECFA實施後,在零關稅的誘惑下,台灣地區石化產品出口量進一步加大,是否會對內地石化產業形成較大衝擊?對此,業內專家普遍分析認為,台灣石化產業里最大宗的五大通用樹脂及三大合纖原料中,僅有聚丙烯(PP)及聚苯乙烯(PS)納入清單。這兩種產品,台灣地區在內地有包括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在內的競爭對手。所以近期ECFA第一階段產品清單中涉及的石化產品對內地石油石化行業的影響有限,但長遠而言,衝擊無可避免。
「台灣石化產品的出口依存度相當高。隨著ECFA的進一步實施,越來越多的石化產品將列入減免稅清單中,長遠來看,這對內地石化市場必然會形成較大衝擊。」
石化產品零關稅會直接導致在內地的台灣企業進一步降低原料成本。龍王、台達等在內地加工能力較強的台灣企業會藉助大量原材料湧入內地市場的機遇,利用低成本優勢進一步做強做大,這對內地的EPS、PS、ABS市場會形成巨大壓力。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石化處處長白雪松也表示,台灣石化產業是外向型的,其發展更多需要依賴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取消關稅後,台灣石化廠商的利潤空間無疑大大增加。同等價格下,相比市場上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產品會更具競爭力,台灣石化業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也在情理之中。同時,台灣的石化企業也會更大膽地以生產要素作為投資建廠的主要策略判斷依據,逐漸加快進入內地投資建廠的步伐。如此一來,生產的優勢產品,如技術密集型特用化學品與高附加值石化產品會進一步衝擊內地現有市場。對於內地石化企業來講,增強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提高企業競爭實力是必然的應對之策。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ECFA的實施,兩岸油氣勘探開發合作前景更為廣闊。一方面,僅在台灣海峽晉江凹陷、九龍江凹陷等地質層內油氣資源儲量就達2.75億噸。內地與台灣的石油企業在兩岸臨近的海域以及台灣海峽海域內具有較大的勘探開發空間。另一方面,兩岸企業在已有成功合作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拓展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內的合作。除資源勘探外,還可以在國際原油採購以及天然氣採購等方面開展合作。
更多石油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油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