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裝備製造業新產品需要多管齊下,首先加大研發投入。從企業層面來看,那些研發投入不超過銷售收入5%的企業沒有競爭力。據統計,我國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所占比例還不到1%。
此外,國家也要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創新型國家,國家的研發投入在GDP中的比重必須超過2.5%。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的研發投入占到GDP的3.2%,而我國研發投入只占GDP的1.76%。
其次,為保障裝備製造業發展,能否制定一個優先採購國內產品的政策,就像美國的《優先購買納稅人產品法》一樣,對優先購買國內裝備製造業生產的首件、首台、首套裝備的企業給予稅收、金融等政策傾斜,鼓勵使用本國產品,並且建立跟蹤檔案。
再其次,裝備製造業大發展必須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美國支持IBM、微軟和蘋果發展的例子表明,成熟的資本市場能夠通過保險、債券等金融產品把社會資金集中起來,共同支持相關企業技術研發甚至上市融資。此外,發展裝備製造業還要建立產業基金,以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最後,培養一批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同時提升研發人員質量。數據顯示,在我國機械製造業每一百名從業人員中,研發人員僅占2.8%,而已開發國家的這一比重是5%。此外,裝備製造業發展還要培養一批像錢學森這樣的領軍人物和世界級專家。
裝備製造業迎來大發展
在李連仲看來,我國裝備製造業實現大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一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社會保持穩定,特別是GDP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排在世界第二位。
二是我國擁有1萬億美國國債和3萬億外匯儲備,從而為我國擴大國際交流提供了有效手段,並且有實力購買國外的先進技術。
三是我國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在裝備製造業的高端突破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
四是在世界範圍內,我國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加上今年正值「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這些都將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提供巨大的推動力。
到目前為止,我國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製造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神舟系列太空飛行,探月工程取得成功,我國還擁有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里程……
但與此同時,我國製造業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發動機、高端數控系統、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機車專用軸承和齒輪、大型機械的液壓系統以及高端數控加工設備的智能測控系統還需要依賴進口。
「這表明我國自主研發水平仍需提高,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還要增加。」李連仲表示,為此,要在加大研發力度的基礎上,加快推出裝備製造業新產品。
已開發國家重回工業化的啟示
裝備工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他舉例說,歷任美國總統向來重視裝備製造業。柯林頓將裝備製造業視為美國經濟的脊樑,里根大力發展航天事業和阿波羅號登月計劃,而柯林頓發展科技信息高速公路。為應對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在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提出的美國經濟振興計劃中,一項主要內容就是發展裝備製造業,重回裝備製造業時代,重回工業化時代。
一些國外專家曾經直言,誰丟掉製造業,誰就丟掉未來;誰要忘了製造業,國家安全就面臨危險。這充分表明,裝備製造業是工業經濟的核心,裝備製造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在我國著力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製造、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這些都離不開先進的設備。
中國在丹麥哥本哈根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國際社會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離不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包括其他幾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裝備製造業提供的先進設備。」李連仲說。
更多裝備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裝備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