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據中國報告大廳記者從一位資深奶粉業銷售人士口中了解,以藥店裡熱賣的保健品為例,廠家可按零售價的三折到五折給到藥店,中間的差價給了藥店。但是奶粉的利潤率一般只有十多個點,空間根本無法相比。「我們最怕就是價格體系混亂,所以也會擔心藥店損害到傳統渠道經銷商的利益。」
記者10月17日從商務部獲悉,商務部辦公廳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做好嬰幼兒配方乳粉藥店專櫃銷售試行工作。商務部指出,這項工作對豐富零售藥店經營品類、擴大服務人群具有積極作用。不過,記者採訪了解到,雖然進藥店後奶粉的渠道環節簡單了,但是暫時仍未有企業明確表明奶粉會因此而更便宜。相反,有分析指出,如無利潤保證,藥店甚至不排除會沒有積極性賣奶粉。
已超12個品牌參與
有業內人士說,有5家「洋奶粉」和7家國產品牌有興趣參與其中,「洋品牌」包括惠氏、雀巢、美贊臣、多美滋和雅培,而國產奶粉商則包括蒙牛、伊利等。
「確實在為進藥房做好準備,包括為去藥房貼標。」10月17日,一家大型國產奶粉生產商的聯繫人說,按照規劃在10月底將可以到藥店「試水」了。不過,另一家奶粉商聯繫人則表示,仍需要觀望。
據悉,由於嬰幼兒奶粉屬普通食品,藥店在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後,只要經工商部門批准具備食品經營資格便可經營奶粉。
目前最積極推動奶粉進藥店的力量包括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在計劃中,北京和江蘇被選為「試點」,2013年到2015年,在全國500個城市完成2萬家藥店的奶粉專櫃投放。此外,部分在藥店渠道有先發優勢的奶粉企業也大力推動。
效果或不如預期
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實際效果可能沒這麼好。宋亮說,雖然理論上渠道簡單化奶粉價格應該便宜些,但是「如果奶粉賣得比超市便宜,而原有渠道就會萎縮,這是奶粉企業不願意看到的。」此外,藥店賣藥品的利潤普遍較高,奶粉如果不能提供類似的利潤,藥店就沒有積極性賣奶粉。他還指出,按食藥監部門的要求,目前藥店賣非藥品的面積不能大於30%,粗略測算也就是一家藥店放兩三個櫃檯或約10個品種的奶粉,而且每個品種可放的數目不多。
分析:廠商為保
利潤無降價動機
10月17日,一家國內奶粉企業的聯繫人承認:「據我所知道,奶粉進藥店後價格不會出現這種(比一般零售渠道更便宜)情況。」有業內人士更分析,隨著先前發改委對奶粉價格反壟斷執法以及隱蔽的醫務渠道「第一口奶」被調查,奶粉廠商為保利潤也並無再降價動機。
不過,另一家已經在藥店有先發優勢的奶粉商,其負責藥店渠道的聯繫人說,因為藥店面臨在新醫改後藥品「限價」、成本上升和競爭激烈等困境,目前已出現輪流打折的情況,他認為奶粉渠道新加入競爭對消費者是好事。
更多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