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過最困難的時期後,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逐漸踏住了平穩的增長節奏。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1月8日,綠城發布2013年12月份業績報告,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12個月,綠城集團累計總銷售面積約309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約621億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22%,當中歸屬於集團的權益金額約為323億元。
於2013年12月31日,綠城集團另有累計已簽認購協議未轉銷售合同的金額約30億元,當中歸屬於集團的權益金額約為13億。
而僅2013年12月單月,綠城集團(包括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與其附屬公司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共取得銷售1665套,總銷售面積約27萬平方米,當月銷售金額約為59億元,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22254元。
基調是保持平穩
相關分析師指出,綠城2013年的業績還是不錯的,處於穩定增長階段。而且綠城已經從過去重視品牌和品質但是激進的發展方式,逐步轉向較為穩健的公司策略。
對此,綠城財務長馮征也表示認同,他指出,「我們現在走的路就是這樣,比較平穩,穩健經營,精緻品質。運營上變得保守,品質上精益求精,不再追求規模上的增長」。
馮征表示,綠城發展策略的變化是客觀條件導致的。一方面,太激進不是股東願意看到的,公司決策層需要考慮他們的利益。二來,公司發展到這個程度,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長,不考慮風險。「我們也是做大的,但是我們不在規模上跟萬科、保利比,也沒法比。我們是要做得比他們好。」
自從2012年綠城引入九龍倉,並與融創合作成立融綠平台後,聯盟便成為綠城一直以來的一個看點。對此馮征指出,跟九龍倉合作,一方面配股引入,緩解了綠城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在公司管制、投資紀律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根據綠城公布的相關資料,其在2013年共新增10個項目。其中僅有5個是通過招拍掛方式在土地一級市場競得,合計86.24億。值得注意的是,5宗地中沒有一塊是綠城擁有全部權益的。
對於2013年的業績,無論是市場評論還是綠城本身,都認為較為積極。至於2014年的目標,馮征強調,綠城決策層已經達成一致,即肯定不會有很進取的目標,基調是維持一個平穩的數字。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格局及投資前景調查分析報告》
繼續高品質和養老地產
談及公司2014年的產品結構,相關分析師指出,綠城雖然在一些三線城市有產品推出,但都是因為之前的土儲結構。綠城目前在貫徹的,還是一二線城市的精品戰略,畢竟這些是相對有消費力的城市。
對此,馮征指出,因為綠城一直堅持做中高端產品,對城市的消費能力有一定要求。「好的產品不是普羅大眾能接受的,很難做到品質又好受眾面又廣。」因此綠城對進入的城市是有一定要求的。
但他同時指出,這種要求不是單純通過一二線城市來判斷的。現在的一二線劃分,主要以人口等為依據。而像寧波等城市人口基數可能不是太大,但是卻是可發展的城市,因為城市中富庶的人相對比較多;合肥長沙等則是二線城市,還是省會,但是經濟相對較弱,所以也比較難發展。
「我們要進入比較認同我們品牌和產品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
馮征還表露了綠城對於南部區域的野心。目前,綠城在南部區域除海南有項目外,其他地方暫時沒有涉足,其認為南部的中國民營房企實力都較為強勁。而根據綠城的數據,綠城在海南的清水灣項目,12月推盤面積為21420平方米,成交面積達12131平方米,項目銷售金額2.43億,僅次於青島深藍中心的2.6 億。
馮征續稱,綠城方面跟九龍倉也在探討廣東這邊的拓展可能性。「那裡中端項目很多,高端的房地產項目比較缺乏,很多都是香港企業做的。他們做的高端項目,可能存在水土不服,設計的產品不符合國內高端置業者口味,因此我們在探討這方面的可能性。」
另外,對於一直備受關注的養老地產,馮征重申「養老地產是我們一個很大的戰略方向」。其坦誠,對於養老地產的盈利、模式等尚在探討階段,但綠城方面顯然更願意看到其發展前景。「整個社會富庶起來,只要產品做得好,服務做得好,就會有人買單。」
提到綠城目前在該領域的成績,馮征透露,綠城在烏鎮的養老項目,推出的100套貨源,已經售出95套。但對於具體金額,他表示不便透露。
「我們走的模式不是先講錢,而是先想著做好,然後有人願意買,這就是商機。」
更多養老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