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與往年有所不同,2014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onsum er Electronics Show,以下簡稱「C E S」)的最大亮點不是手機、電腦,而是汽車。汽車廠商與IT廠商紛紛展示出跨界合作的汽車智能化產品,再加上去年穀歌、蘋果等企業在汽車領域的布局,種種 跡象顯示,汽車行業正被網際網路圈入領地,進入一個新拐點———汽車智能化時代,汽車或將成為「終極移動設備」。
智能汽車成CES最大亮點
「過去我們在汽車製造上精益求精」,「現在汽車業已經進入了對移動性(Mobility)進行重新定義的時代 。 」 奧迪總裁魯伯特施耐德(R upert Stadler)這番演講為2014年的美國CES定下了基調。
事實上,2014年的CES已經成為智能汽車秀場,傳統汽車廠商紛紛擁抱智慧型手機和移動計算技術,和IT廠商跨界合作,秀出各種汽車智能化產品。
在2014年的CES上,可穿戴設備開始突入汽車領域。汽車大佬奔馳推出了與其車型互聯的Pebble智能手錶,在與汽車「配對」後,Pebble就可以接收來自汽車的信 息。而奧迪公司則推出了一款基於安卓系統的10.2英寸車載平板電腦。這款專供用戶在汽車上使用的設備可通過車內無線網實現與其他乘客間的互動,並為乘車 者提供導航、網絡瀏覽、媒體播放等功能。搭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奧迪A 7的「大腦」則是一款約一本書大小的電腦主板,可通過雷射、雷達、攝像機和超聲波數據等技術實現無人駕駛功能。
不僅如此,傳統的IT企業也紛紛展開汽車領域的跨界合作。CES上,Google宣布「開放汽車聯盟」正式上線,其目標是將A ndroid系統的體驗帶到汽車導航和資訊娛樂系統當中。G oogle將與奧迪、通用、本田、現代等汽車廠商以及晶片製造商N V ID IA進行聯盟合作,「給駕駛者帶來先鋒科技的體驗」。用戶將可以直接使用搭載了A ndroid系統的智能汽車,內置應用商店可以下載相關汽車應用,或者讓自己的A ndroid設備與汽車相連,實現眾多功能。
在此之前,蘋果在WWDC(蘋果電腦全球研發者大會)上也宣布了自家的iO SInT heC ar計劃。據悉,這已經吸引了寶馬、福特、奔馳等公司的興趣,包括Ferrari在內的多家汽車廠商在今年或將搭載新版iO S7.1,為汽車增加類似siri、視頻播放及地圖導航等功能。
眾多IT廠商也在著手構建汽車生態系統。高通在本次展會上展出了全球首輛採用高通4G L T E解決方案的汽車。英偉達(N V ID IA )則推出晶片產品T egraK 1,將應用在智能移動終端以及汽車上,N V ID IA稱T egraK 1的運算能力足夠支持現今的無人駕駛功能。
種種跡象顯示,汽車行業正在進入一個新拐點,與手機、電腦一樣,汽車正在變成一個巨型移動設備。除iO S和A ndroid系統外,晶片廠商、車內無線充電技術、娛樂系統、地圖系統、語音系統、運營商甚至汽車與可穿戴的結合,都已成為汽車產業和網際網路結合的關鍵點。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20年中國汽車銷售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我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
有業內人士表示,汽車行業正再次迎來革命———智能化、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正在改變汽車產品以及汽車行業的格局,繼「iPhone」、「iPad」之後,「iCar」也會成為現實。
專家預計,智慧型手機技術和車載技術將在今年實現更大程度的融合。有來自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未來12項可能改變生活、企業與 全球經濟的顛覆性科技中,「自動或半自動導航與駕駛的交通工具」(即無人駕駛汽車)位列第六。麥肯錫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產生2000億至 1.9萬億美元的產值。
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 .2億輛,並且每年新車銷量約2000萬輛。據分析機構易觀智庫預計,到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屆時,中國智能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傳統企業和IT廠商正在著力在這塊潛力巨大的市場布局。據悉,美國電動車製造商菲斯科陷入財務危機後,國內多家汽車公司包括吉利、東風、北汽、萬向 等都表現出了收購意向並先後派出團隊前往美國考察。近日有消息稱,李澤楷旗下控股的混合動力技術控股投資公司,也正著手收購菲斯科,並考慮在美國投產菲斯 科電動車產品。
從未涉足汽車業的商業大佬為何也千方百計收購菲斯科?有資深汽車專家對記者表示,李澤楷真正看重的是汽車智能化與IT整合,打造新的商業帝國。如 今,IT已經超越了社交網絡和搜尋引擎的範疇,軟硬體結合是IT業未來的趨勢,特別是移動服務。而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企業更加注重智能化技術。
G artner副總裁兼首席汽車分析師T hiloK oslow ski指出:「想要把汽車變成未來最具創新精神、萬能、理想的移動設備,先進的計算技術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礎。通過讓這些技術具備無線可升級能力,汽車廠商 可以改善現有的車載特性,在車輛壽命周期內提供全新的特性。」
IT大佬與汽車廠商都在進行相關的技術儲備。美國專利市場研究公司E nvisionIP的最新報告顯示,谷歌和蘋果等智慧型手機公司已經在美國申請了眾多與車載智能設備相關的專利,其中谷歌達到310項、蘋果公司為35項, 其他智慧型手機公司的總和達到617項,這包括三星234項、L G 161項、索尼155項、諾基亞42項和黑莓25項。
而在中國,目前至少有上汽、吉利、一汽、奇瑞、長安、比亞迪、華晨等七家自主品牌企業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車聯網系統和產品。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在2013年底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汽車安全高峰論壇上表示,無人駕駛已經不遠,2014年沃爾沃將在中國推出一款高度智能的汽車———X C90。它基本上已具備人應對道路局面的能力。
在國內落地仍需時日
儘管企業在智能化方面摩拳擦掌,但從目前看來,智能汽車在國內落地仍需時日。
長安汽車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此前曾對記者表示,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和車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是兩大發展趨勢。車聯網也就是智能汽車發展的高級階段將在2020年左右到來,屆時車車通信與安全控制、車路通信與安全控制將是汽車智能化重要的解決問題。
消費者的認知和接受度也有待培養。「目前我國的車聯網市場是叫好不叫座,主要是因為我國車聯網市場在產品使用、價格及售後服務等上還主要是『高富帥』的專利,還不太接地氣。普通消費者還停留在把汽車作為主要的代步工具上面。」一位業內專家對記者說道。
記者日前在北京某一知名4S店採訪時,正幫別人選車的孫先生對記者表示,此前有朋友建議他把自己的大眾車換成寶馬530。因為北京霧霾天氣太多,容 易迷路。而寶馬530的視頻在線導航服務,可以免去手機導航信號不穩定的弊病。可自己的車還7成新,即使導航服務是免費,他仍下不了決心棄舊買新。
就車聯網在實際生活中的普及方面來看,雖然可以解決在使用汽車、保護汽車安全方面的問題,但從用戶體驗層面上看,卻無法激發用戶更大的使用樂趣。對 此,某4S店銷售總監付先生表示,對目前國內汽車智能技術發展,消費者認知的重要性排在技術和應用領域之前。儘管IT產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在汽車領域, 汽車智能化卻一直是高檔車的專利。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對於「智能化」的認知程度還很低。
黎予生也說道:「如果讓消費者去體驗,他們會覺得用起來很好,但真正讓他們多花錢去買,他們又不願意;有時候即使買回去,很多功能也不去用。」
另外,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關於汽車智能化相關技術的法規標準還不完善,與任何產業一樣,汽車智能化的應用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政策方面給予的引導, 以及行業協會的積極推動,只有明確了國家汽車行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企業才能夠更好的結合自身特點制訂發展規劃和長短期的市場策略。
更多智能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