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營養引導消費健康生產 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

營養引導消費健康生產 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

2014-01-01 16:24:2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日前正式發布,新時期為什麼要制定這部《綱要》?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怎麼樣?怎樣才能保證「吃得好」「吃得健康」?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農業部、衛生計生委等相關領域的專家。

  營養引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

  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輝介紹說,當前我國居民食物消費和營養水平呈現出三個轉變:一是食物消費的形態由「吃飽吃好」逐步向「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轉變;二是食物生產的目標由單純追求產量逐步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轉變;三是食物發展的方式由「生產什麼吃什麼」逐步向「需要什麼生產什麼」轉變。

  因此,《綱要》充分考慮到這些變化,在發展理念上,更加突出生產、消費、營養、健康的協調發展。《綱要》立足構建營養引導消費、消費指導生產的新型關係,明確提出要「促進營養均衡發展、統籌協調生產與消費」「以現代營養理念引導食物合理消費,逐步形成營養需求為導向的現代食物產業體系」,更加關注「舌尖上的健康」。

  在主要任務上,更加突出食物質量安全。《綱要》按照食物數量與質量並重的原則,首次提出了「構建標準健全、體系完備、監管到位的食物質量保障體系」,並從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監管、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了部署,更加關注「舌尖上的安全」。

  在發展重點上,更加關注變化的需求。張輝表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不願意太多時間「煮飯燒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購買一些成品或半成品。因此,《綱要》首次把方便營養加工食品作為重點發展產品。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流動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鎮化地區食物消費方式正在發生急劇變化,飲食不合理現象突出,營養性疾病發生幾率大。針對這一變化,《綱要》首次將流動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鎮化地區作為重點發展區域。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年多功能食物加工電機行業國內外渠道市場發展(投資)比較分析報告》

  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

  當前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如何?農業部食物營養所副所長王東陽表示,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向好,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是,我國食物生產還不能適應營養需求,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

  王東陽解釋說,營養不足就是過去所說的「吃不飽」,溫飽未能穩定解決的狀況。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我國尚有1.28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最低營養需求為每人每日2100千卡熱量,與《綱要》推薦的目標值相比,該基準值偏低。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攝入量不足,熱量、蛋白質等營養素難以滿足人體需求,生長遲緩、低體重、貧血等營養不良發病率仍然較高。因此,貧困地區是我國居民營養不良的多發地區和營養改善的難點地區。

  營養過剩則是「吃多了」,吃出毛病來了。據衛生部門監測統計,按照中國成人超重與肥胖判定標準,2010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為30.6%,肥胖率12.0%,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於農村;全國有2.6億人口被確診為慢性病患者,約占總人口的19%。

  專家表示,在營養過剩的人群中還有「營養不足」的問題,例如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要警惕這種「隱性飢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介紹說,我國居民維生素A、維生素B2和鈣的攝入量普遍不足;能量過剩、體重超重在城市人群中日漸突出;缺鐵性貧血廣泛存在。他說,我國營養性疾病主要關注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全人群貧血率兩個指標。近年來,我國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患病率明顯下降,2000年—2010年,城市兒童生長遲緩率維持在5%以內,但2010年農村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仍高達12.1%。

  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需營養干預

  《綱要》的一大亮點是明確了到2020年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從食物生產、食品加工業發展、食物消費、營養素攝入、營養性疾病控制等5個方面,細化了21個具體的、可考核的指標。如全國糧食產量穩定在5.5億噸以上、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全人群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等,這些目標能順利實現嗎?

  張輝表示,確保食物生產量目標的順利實現,關鍵是落實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提升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其他食物供給有保障。

  為了保證《綱要》的順利實施,我國確立了「三個三」的發展重點,優先發展優質食用農產品、方便營養加工食品、奶類與大豆食品;優先關注「三個重點區域」:貧困地區、農村地區、流動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鎮化地區;優先改善「三類重點人群」:孕產婦與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

  針對貧困地區營養不足的現狀,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辦公室主任孫君茂建議,要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儘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採取扶持與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創新食物營養改善方式,如保障人均基本口糧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合理開發利用當地食物資源,採取營養干預措施,以提高其食物消費水平,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

  控制體重、預防肥胖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把這類人群作為重點,使之有效地節制飲食、合理調整膳食結構。通過平衡膳食,從根本上調節其能量及營養物質的攝入水平,同時加強身體運動,把過多的食物消費及體重降下來,才能真正實現營養與健康相互促進的預期目標。

更多健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健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