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同樣,當車市從高速增長回歸至理性的「新常態」下,最早感受到寒意的正是處於市場一線的經銷商。據部分上市經銷商集團發布的一季度報顯示,一季度經銷商盈利情況同比依然處於下降區間,終端價格下降使得經銷商利潤進一步攤薄,與此同時,雖然廠商已經不約而同開始放鬆對經銷商的「壓庫「,但高庫存導致的融資和財務成本增加依然在進一步蠶食本來已經微乎其微的利潤。
毛利下滑成經銷商利潤「殺手」
龐大集團日前發布的一季度報顯示,一季度龐大的營業收入為137.13億元,同比下滑17.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36億元,同比下滑54.7%。對此,龐大集團稱主要是集團盈利減少所致。亞夏汽車的財報顯示,在營業收入達到14.06億元,實現增長8.57%的基礎上,仍出現了0.11億元虧損,同比下滑高達159.32%。亞夏汽車表示,業績虧損是因政府補貼較2014年同期減少0.21億元;同時近年來因投資規模增大,且新投入的4S店運營未達預期,相應的固定費用攤銷增大、人員薪酬增多以及財務費用增加所致。
來自申華控股的財報顯示,一季度其營業收入同比小幅增長3.19%,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接近4360萬元,同比增長204.59%。不過,如果扣除政府補貼以及資產處置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該公司一季度的淨利潤卻同比下降108.4%,虧損接近1.09億元。專注於進口車業務的國機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7.5%,為169.4億元,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同比增長9.5%,達到1.6億元。不過,中信證券分析認為,國機汽車的盈利提升主要是受益於2014年部分品牌的服務協議更新、高庫存帶來的補貼收入增加。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分析師還認為,一季度末國機汽車的庫存仍處於186億元的高位,後續亦面臨去庫存壓力。
高企的庫存和下降的毛利率也進一步影響到專注於豪華車品牌的經銷商。與上述公司披露一季度報時間幾乎相當,4月下旬至月底,港股上市經銷商集團紛紛發布了2014年年報。寶信汽車方面表示,雖然集團銷售業績仍在增長,但新車銷售毛利率已經較2013年全年下降1.2個百分點至4.8%,豪華和超豪華品牌新車毛利率也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至5.1%。因此,雖然寶信2014年營業收入同比微增2%至307.23億元,但毛利率卻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至9.1%,全年毛利為27.88億元。中升控股2014年營業收入為547.87億元,同比增長4.3%。但毛利僅為47.75億元,同比僅增長0.3%,新車銷售毛利率從2013年的4.2%下降至3.3%。
《2013-2020年中國汽車銷售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與上述企業相比,剛剛與綠地集團達成股權合作的潤東汽車以及另一家和諧汽車是上市經銷商中少有的汽車銷量、營業收入、毛利率以及淨利潤都實現大幅增長的企業。潤東汽車發布的2014年財報顯示,2014年其營業收入為154.69億元,同比增長33.5%,淨利潤為3.13億元,同比增長26%,而毛利率也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而和諧汽車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4%,達到102億元,而淨利潤達到5.46億元,同比上漲34%。
經銷商「瘦身」求轉型
從基本面上看,雖然毛利率下降對所有經銷商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但梳理上述財務數據可以清楚發現,港股上市經銷商盈利狀況普遍好於滬深兩市上市經銷商集團。
有分析人士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港股上市公司主要以經營超豪華和豪華品牌為主,這些品牌相對具有較高毛利率;其二,從體量上看,港股上市公司的經銷商數量與龐大等經銷商集團相比相對較少,因此在經營成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而尤其重要的是,港股上市的多家經銷商集團,其售後以及汽車金融等產業鏈業務已經具有一定規模,能夠進一步提升集團的盈利能力。從財報可見,上述多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售後業務毛利率均達到新車的4~5倍,因此,雖然其業務規模不大,但對利潤的助長卻不容小覷。
「相比之下,包括龐大在內的經銷商集團,在此之前過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前端的新車銷售以及擴大規模上,而忽視了對售後業務的挖掘和滲透。」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認為。以潤東汽車為例,在2013年中國經銷商百強榜上,旗下僅有不足70家經銷商的潤東集團以130.23億元的乘用車業務收入排名第21位,排名第一位的廣匯汽車業務收入雖然達到840.63億元,但旗下經銷商截止到2013年底已經接近500家。
更多豪華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豪華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