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none)

(none)

2015-01-01 10:45:0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專利似乎是個遙遠而高深的話題,殊不知在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上,就集合了成千上萬的專利。在國內市場趨於飽和的背景下,2015年可謂國產手機廠商集體「出海」的關鍵一年,但與此同時,外國運營商、手機生產商起訴國產手機專利侵權的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趨勢。激烈的市場變得更加慘高昂的專利費,如今已成為一些企業用來打擊競爭對手,形成專利壁壘的市場手段。

手機

     2014年,全球出貨量前十名的手機廠商中,中國品牌占了六席,在國內市場,國產品牌智慧型手機銷量占近8成。可以說,國貨已經被大多數國人信賴。

  智慧型手機國內市場增量首次下降

  另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慧型手機國內市場的增量首次下降,國際數據公司也預測說,今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將只會增長2.5%,增速明顯落後於全球平均水平。

  在國內市場出現了相對飽和的狀態,許多國內企業瞄準海外市場,國產手機出口一下成為熱門。海外蛋糕雖甜,但可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出口都遭遇了因專利問題造成海外禁售的尷尬。

  國產手機海外屢遭禁售

  就在不久前,愛立信訴小米專利侵權案在印度開庭。去年年底,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做出裁決,禁止小米手機進口並在印度銷售。原因是瑞典電信設備廠商愛立信起訴小米,稱後者使用自己的技術專利,但拒絕支付相關費用。 一時間,小米旗下全線手機產品都不得「進入」印度市場,這對於積極謀求「國際化」的小米無疑成為「當頭棒喝」。

  小米公司按照「每台設備預繳100印度盧比於法院提存」的條件,臨時獲得繼續銷售部分手機的許可。

  此前,另外一家中國手機企業也曾遭受過愛立信的專利大棒。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稱,金立手機在印度市場曾出現過一次專利危機,當時愛立信通知印度海關,扣留了他們的設備。

  早年,因專利問題,華為也曾被思科、摩托羅拉等公司不斷告上法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移動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白皮書》認為,隨著智慧型手機領域競爭日益加劇,專利糾紛及專利訴訟數量顯著攀升,我國智慧型手機產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專利風險。

  手機專利:無法迴避的標準專利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專利似乎是個遙遠而高深的話題,殊不知在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上,就集合了成千上萬的專利。手機的滑動解鎖是專利、手機的飛行模式是專利、用手指縮放圖片是專利、手機做成方形還是圓形是專利。

  專利是受法律保護的發明創造。手機上的專利,可以大致分為標準專利和應用專利兩個大類。 標準專利又叫做必要專利,就是任何手機產品都無法迴避、必須使用的專利,主要是一些底層技術領域上的專利。這類專利在2G、3G時代主要掌握在如諾基亞、愛立信、高通等國外巨頭手中,到了4G時代,華為、中興也開始有話語權。目前,手機企業之間的專利訴訟主要圍繞這一類專利展開,一方面因為無法迴避,另外這種專利的授權費用也比較高。

  另一大類專利是應用類專利,例如蘋果掌握著的滑動解鎖、多點觸控操作等,這種專利普通用戶能夠直觀感受到,但因為並非無可替代,相對來說重要性並不如標準專利。

  手機售價的四分之一交了專利費

  一部智慧型手機要支付多少專利費?一份由兩位智慧型手機訴訟案件律師和一位英特爾高管共同撰寫的長達66頁的報告顯示,一部售價400美元的智慧型手機,各種專利費用加起來竟然高達120美元,甚至超過了設備的零部件成本。

  報告顯示,存儲器、顯示屏、處理器等的零部件成本占比較大,一部手機的零部件成本總額大約在120美元到150美元之間。根據專利授權費大約在121美元到124美元的現狀來看,智慧型手機專利費用可能等於甚至超過設備零部件的成本。

  手機專利:沒有硝煙的戰爭

  高昂的專利費,如今已成為一些企業用來打擊競爭對手,形成專利壁壘的市場手段。

  諾基亞和蘋果互告、微軟訴三星拖欠專利費、愛立信先後與小米、蘋果對簿公堂,手機的專利成為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蘋果和三星兩年前的「世紀之戰」令人記憶猶新,10億美元的賠款和產品的禁售影響了三星發展的腳步。在智慧型手機一度全球份額第一的HTC,在進入美國市場之後,蘋果發起了一系列專利訴訟,結果讓其經濟上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還對其市場行為起到了抑制作用,直接導致了一段時間HTC的發展緩慢。

  據手機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到目前為止,微軟的全球專利數為16萬件,蘋果公司為5萬件,谷歌為2.4萬件。聯想集團以29.1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其專利池中增加了2000項專利。這同樣有利於聯想集團進入歐美等成熟市場時獲得專利保護。

  在遭遇國際專利糾紛時,個體的力量往往顯得很弱小,一些國內企業希望可以結成聯盟或通過行業協會出面來解決糾紛,特別是對那些索價過高的訴訟或許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無處不在的專利「流氓」

  中國手機廠商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除了要面對專利壁壘外,進入已開發國家市場也會遭遇數量繁多的非執業實體,也就是常說的專利流氓公司帶來的成本困擾。

  幾天前,中國的一家手機企業在深圳向一個叫Vringo的公司提起反壟斷訴訟,這個Vringo公司就是專利流氓公司,或是專利「蟑螂」、專利「鯊魚」,這些公司不生產產品,沒有實體業務、但積極申請並收購專利,並通過發動專利侵權訴訟而生存。

  專利儲備較多的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進入發達市場會遭遇數量繁多的專利流氓帶來的成本困擾。就連蘋果、微軟這樣的大公司也頻繁受到侵擾,像蘋果手機上市後的首份起訴文件都來自專利流氓。2014年,蘋果公司被專利流氓起訴次數達41次,全球排名第四位,谷歌公司排名第二,我國的手機企業中興全球排名第14。

  據統計,2012年所有的專利侵權案中62%是由「非執業實體」發起的,訴訟給企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90億美元。

  同質化的低價競爭 無益產品創新

  近幾個月以來,手機新品發布會一場接一場,扎堆上市的各路品牌手機讓本就競爭激烈的市場變得更加慘烈。然而,國內多數手機廠商卻仍在拼配置、壓價格,對技術上的優勢和創新幾乎隻字不提。

  而不論是做歌手的、還是做傳統家電的;不管是做網站的、還是做軟體的,五花八門的企業都開始蜂擁進入手機領域,他們在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時,基本上沒有付過專利費用。

  酷派集團助理總裁周佳慶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表示,在國內申請一件專利的費用大概是一年一萬元人民幣,如果在美國申請就需要一萬美金,假如一步手機有8000項專利,那麼其專利成本是相當驚人的。

  除了專利的維護成本外,研發和創新的成本也很驚人。中興每年投入研發的成本占銷售收入的10%,達到近100億,2014年在智慧財產權維護上的投入就超過15億。華為2014年在研發上投入了約400億,而過去10年累計投入超過1880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安暉所長告訴記者,那些以超低的價格進入市場的企業,會給消費者帶來暫時好處,但從產業長遠看,那些企業沒有對這個產業鏈提供反哺作用。

  專利戰讓國產手機走向成熟

  在國內市場趨於飽和的背景下,2015年可謂國產手機廠商集體「出海」的關鍵一年,但與此同時,外國運營商、手機生產商起訴國產手機專利侵權的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專利戰的洗禮和檢驗,正在推動國內手機產業發展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在應對專利訴訟方面,國內手機廠商正在逐步掌握遊戲規則。中興公司從2013年12至2014年8月,連續贏得了4起美國337調查終裁勝訴,成為唯一獲得337調查四連勝的中國企業。

  東莞作為我國手機的主要生產地,2014年的全市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占全球的17.7%,政府部門也通過在技術最集中的美國矽谷設立經貿辦事處,把最前沿的技術拿來直接和企業對接,同時鼓勵銀行,給企業資金上支持。

  經歷一輪一輪的專利戰洗禮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識到了專利的重要性。2014年12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在日內瓦發布的《2014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數》顯示,全球專利年申請量繼2013年再度強勁增長,這其中尤以中國專利申請增長的勢頭最為迅速,在全世界近260萬件專利申請中,約有1/3是中國提交的,其次是美國和日本。

更多國產手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國產手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