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B2C網購市場規模首超C2C 未來或將扮演著「個性化」

B2C網購市場規模首超C2C 未來或將扮演著「個性化」

2016-01-01 10:46:2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隨著網購市場的膨脹,而人人開網店的盛況早已不再。憑藉低門檻,C2C(個人對個人消費者)模式一度長期霸占著國內電商市場霸主地位。不過,昨日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國內B2C(商家對個人消費者)模式交易規模首度超過C2C模式,達到網絡購物市場的52.2%。從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來看,C2C模式已經進入衰落期,未來將扮演著「個性化」補充市場的角色。

網購

  B2C網購市場規模首超C2C

  長期霸占國內網購市場龍頭老大地位的C2C模式交出了第一的寶座。昨日,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015年B2C占網絡購物市場的比例首度過半,以52.2%的市場占比超過了C2C的47.8%。

  除了市場規模實現逆襲外,B2C市場增速也遠高於C2C。數據顯示,2015年期間B2C和C2C市場增速分別為58.3%和12.6%。而在此之前,C2C市場交易規模一直遙遙領先。其中,2011年C2C和B2C占比分別為74.7%和25.3%,2014年則分別為54.8%和 45.2%。不過,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最近五年,B2C市場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C2C市場。

  業內分析師黃伯欣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B2C超越C2C不僅體現在交易規模上,還反映在企業數量上。以去年火熱的跨境電商為例,新興的電商企業基本都採取B2C模式,僅有洋碼頭等少數企業採用C2C模式。

  產業升級

  網購C2C模式的衰落是國內市場經濟升級的產物。目前,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表明了B2C將是未來網絡購物市場的主力軍,網絡購物市場已經到了產業升級階段。

  「B2C和C2C兩大模式目前並不處於同一發展階段」,在中國貿易促進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看來,以產業生命周期劃分,C2C已經到了衰退期,而 B2C正處於高速發展期。趙萍認為,C2C先於B2C發展有其歷史必然性,「C2C模式主打的是價格優勢,而且經營成本很低,不必承擔很多的行政審批等 『外圍成本』」。

  C2C模式從商戶端和消費端都符合此前國內經濟的發展水平。不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該模式的弊端也將顯現出來。假冒、劣質、侵權等一系列問題成為籠罩在C2C電商平台上面的巨大陰影。此前,作為國內最大的C2C交易平台,淘寶開始受到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包括美國鞋服協會等在內的組織開始提起更多的投訴。

  B2C則是對C2C的一次產業升級。「對比成熟的線下市場,企業將是市場的主體」,趙萍表示,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市場經濟制度將逐漸完善,生產、流通等領域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高,企業占比將增長,「大企業占比也將提高」。就在去年底,京東剛剛宣布停止C2C電商平台拍拍網。京東對此解釋為,C2C模式的電子商務在中國目前的商業環境中監管難度較大。

  其實,國家政府部門已經開始為B2C提速鋪路。國家工商總局網監司日前表態稱,自然人網店無須辦照是特殊發展階段的特殊規定,不宜長期延續, 「此前允許自然人網店可以不經工商登記的特別規定,出發點是鼓勵創業,該特別規定也完成了特定時期的歷史使命」。此外,包括電商徵稅等政策消息也不斷傳出。在趙萍看來,網絡購物市場將迎來更加嚴謹的營銷環境,商家違法成本將會更高,「C2C模式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條件」。

  拾遺補缺

  B2C將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主旋律,但C2C模式也不會完全消亡。趙萍認為,C2C模式未來將承擔起拾遺補缺的重任。

  數據顯示,B2C市場規模將會繼續增加,但增長幅度也將逐步放緩。今年,B2C市場規模預計為58.7%,到2018年將達到67.8%。

  趙萍表示,C2C「小打小鬧」的商業模式在B2C模式面前將受到巨大衝擊,不過被淘汰的主要為小規模的、經營同質化產品的商家,「個性化、差異化、多元化是C2C模式升級的方向」。此外,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C2C模式可以多關注於創業項目,「C2C平台將成為創業項目孵化器」。

  在黃伯欣看來,未來C2C模式並不會死。儘管B2C已成長為主流模式,但C2C網購市場在2015年也獲得了12.6%的增長,未來將作為一種補充模式繼續保持低速發展。

更多電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