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繼上海之後廣東也制定了原料奶的收購指導價,為每公斤3.83元,高於上海10月定出的3.30元。指導價適用於2009年,目的是吸取三聚氰胺事件教訓,保護原料奶銷售方的利益,避免因為奶企爭搶奶源導致奶價大幅波動。
乳業擴張速度太快導致內地不少地區以往都出現奶源爭奪戰,壓級壓價導致收購價經常大幅波動,而在三聚氰胺事件後部分地區又出現沒有人收購的現象,損害了奶農的利益。
此前,廣東原料奶收購價格一直是由乳企和奶場協調製訂的,乳企占據較高的定價權。陳三有說,這一指導價格允許有10%的上下浮動,3.83元這一價格也維持了2008年廣東原料奶收購的平均價格。他又表示,正醞釀對爭搶奶源導致奶價大幅波動的行為出台進一步限制措施。
廣東奶牛養殖基本數據(截至2007年底)
全省奶牛存欄6.67萬頭(約占全國1407萬頭的0.47%);
年總產鮮奶14.8萬噸(人均牛奶占有量不足1.6公斤,低於6.6公斤的全國水平);
奶牛平均單產4500公斤(北京、上海、黑龍江等地平均單產都在8500公斤以上);
飼料成本昂貴(苜蓿乾草在東北等產地價為700~800元/噸,而廣州的到站價要1800~2000元/噸,且常常有價無貨)。
更多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