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奶業遭遇陣痛 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是「不二之策」

奶業遭遇陣痛 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是「不二之策」

2016-01-01 09:35:1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期國內規模化牧場的收奶價格不斷下滑,已經跌至3.7~3.8元/公斤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接近規模化奶牛養殖企業的盈虧線。

  從2009年開始,中國奶業進入了新一輪的奶業周期之中,與以往「奶荒—加大養殖—奶剩—倒奶殺」的短周期不同,在進口大包粉衝擊之下,國內奶價快速下跌,虧損也從勢單力薄的養殖戶,進而蔓延到大型規模化牧場,有乳業專家認為,這實際上已轉化為一場國內的原奶危機。

  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了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增幅明顯偏低。

  目前國內奶業發展是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最困難的一個階段,3月份時奶牛養殖虧損面已經達到51%,並擴大蔓延。

奶

  奶業遭遇陣痛

  進口低價乳製品衝擊和消費增長放緩「兩碰頭」,賣奶難開始出現

  「原奶價格一直在降,前兩年每公斤還衝到過4塊錢,現在眼瞅著就要跌破3塊錢了。照這樣下去,馬上就要賠錢了。」最近,河北省行唐縣希望奶牛養殖小區的奶農盧香來很犯愁。實在招架不住奶價持續下跌,存欄有1800頭奶牛的山東濟南養殖大戶邱勝明準備忍痛低價賣掉一些奶牛。盧香來和邱勝明的境遇還不算最糟。隨著奶價持續下行,一些地方開始出現用鮮奶餵豬等現象。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目前我國奶業全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50%。據農業部定點監測,3月份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51%,同比增長5.8%;同時,奶牛存欄量同比減少11.9%。更嚴重的是,這種情況還在持續,還在蔓延。以至於奶業被一些銀行列入「高危行業」。

  分析奶業虧損的原因,于康震表示,最近兩年以來,隨著進口低價乳製品衝擊和奶業消費增長放緩「兩碰頭」,奶業全行業面臨挑戰,產品銷售不暢,虧損面持續擴大。

  一方面,國際奶價與國內奶價嚴重倒掛。國際奶業經濟學會發布的數據表明,今年5月,全球原料奶平均價格折合成人民幣為每公斤1.44元,我國10個主產區平均原奶價格為每公斤3.46元。5月3日,紐西蘭恆天然全球乳製品交易會拍賣價格顯示,全脂奶粉每噸2176美元,比2013年最高價格每噸5208美元降低了58.2%。近期,進口奶粉到岸價為每噸1.8萬元,而國內接近每噸3萬元。

  另一方面,乳製品消費增速放慢。以液態奶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1.1%相比,增幅明顯偏低。同時,國產奶消費信心還處在修復階段。

  牛蠅叮了奶牛,奶牛會有陣痛。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說,當前,奶業陣痛突出表現為「三重困難」。

  一重困難是奶價低。目前,大型養殖場的生鮮乳收購價格同比下降了10%,小規模的養殖小區和養殖場,生鮮乳收購價格同比下降了15%。

  另一重困難是賣奶難。受消費增速下行壓力,乳品企業開始限收生鮮乳,限收量約占生鮮乳生產總量的10%。一些大型養殖企業也因為銷售困難,不得不將沒有加工成鮮奶的原奶噴成奶粉,噴粉數量約占生鮮乳總產量的5%。

  還有一重困難是虧損大。目前,奶企的虧損面是多年來未曾遇見的。

  于康震表示,當前,奶業面臨的困難與宏觀經濟大環境和國際乳製品價格周期性波動有關,但主要還是我們自身競爭力不夠強,飼料和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快,技術和管理節本增效能力提升慢,奶牛養殖和乳製品加工一體化程度仍然不高,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的消費信心仍然不強。

  發展潛力深厚

  奶類消費可望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奶業面臨的困難也是一種「成長的煩惱」。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奶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生產方式改善。2015年,全國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9%,比2008年提高了29.5個百分點。全株青貯飼料快速普及,機械化擠奶、冷鏈儲運全面實現。乳品企業自建和參股的奶源比重超過了20%。

  奶牛單產大幅提高。現在,荷斯坦奶牛平均單產6噸,比2008年提高1.2噸,其中單產9噸以上的高產奶牛達到150萬頭,以規模化奶牛場、中高產奶牛群為主體的生產體系初步形成。

  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鮮乳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規模化牧場產的原奶主要質量衛生指標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2015年,全國乳製品合格率達99.67%。

  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乳製品產量大幅提升。2015年,我國存欄奶牛達到1000多萬頭,生鮮乳和乳製品產量分別達到3870萬噸和2782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就目前的需求水平來說,供給基本飽和。

  高鴻賓表示,進口乳製品加劇了供求矛盾。今年上半年累計進口乳製品122.6萬噸,同比增長30.49%;進口液體奶同比增長77.31%;進口嬰幼兒奶粉同比增長25.42%。

  「去庫存」是奶業的緊迫任務。「需要引導消費,通過擴張巴氏奶、奶酪製品等結構性供給,更好滿足群眾需求。」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說。

  雖然供求矛盾凸顯,但從長遠看我國奶業發展依然具有深厚的潛力,當前乳製品的飽和充其量是臨時性飽和。于康震表示,2015年我國人均奶消費量達到36公斤,比2000年增加28.4公斤,比2008年增加約6公斤,但也只有世界平均消費量的1/3。他說:「去年全國液態奶銷量增長在各類大宗食品中仍是較快的。隨著人口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奶類消費可望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我國奶業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階段。」

  出路就在腳下

  改革創新,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奶業發展的「不二之策」

  如何應對目前奶業遇到的困難?

  有人說,既然進口乳品讓我國奶業備感壓力,那少進口點不就成了嗎?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坦言,其實,國際奶價一直下行是受到奶業發展周期的影響。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間,全美奶牛場的營收下降了35%,今年6月美國奶酪生產商奶酪庫存達到75900萬磅,同比增加了10400萬磅。再說,在貿易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閉關鎖國那一套肯定行不通。

  「奶業出路,就在我們自己的腳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改革創新,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中國奶業發展的「不二之策」。針對當前奶業出現的問題,要用組合拳。繼續加強奶源基地建設,繼續加強飼草飼料生產體系建設,持續加強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持續加強消費引導,要用科學技術、物質裝備、發展理念、經營方式、產業組織改革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

  君樂寶總裁魏立華說:「牛蠅叮了奶牛,牛會發力狂奔。」當前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推進,奶業創新的活力正在迸發。

  提質增效的路子越走越寬。就像一枚硬幣有兩面,奶業全行業虧損面超過50%的另一面,是一些規模以上乳品企業業績「飄紅」。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乳品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8%;庫存產品同比下降14.28%。這給形勢嚴峻的奶業帶來一些暖意。

  規模以上乳品企業經營狀況尚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很多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從「萬頭牧場」的經營中探索出了一個打開優質之門的「零一模式」。河北旗幟乳業董事長鄧九強介紹,「零一模式」就是「零距離一體化」模式,國內最早實施「零一模式」的現代牧業已經三次蟬聯世界食品品質品鑑大會金獎。現代牧業董事長高麗娜說,公司生產優質牛奶的奧秘就在於「種養加一體化」和「從擠奶到加工2小時完成」的生產模式。截至去年底,現代牧業已經在全國建成「萬頭牧場」27座,簽約牧草80多萬畝,優質奶牛存欄數23萬頭,泌乳牛單產9噸以上。

  奶農奶企合作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也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全國1.5萬個奶農專業合作社像雨後春筍,頑強生長。中鼎牧業另闢蹊徑,把中小牧場的奶牛全程託管,把優質原奶供應給大型乳企,當起了一個奶業「服務生」。這家2013年5月才創立的企業,通過委託、入股、自建、技術託管等模式,先後在全國整合牧場140個,簽約奶牛存欄10萬頭,日產鮮奶1100噸,躍居全國牧業5強,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創新型奶農聯合體。

  種種探索正帶來源源活力。儘管現在形勢嚴峻,但我們深信,中國奶業走出低谷不會為時太久。在現階段,國家應進行政策引導,以拉動國內鮮奶生產和消費。比如採取稅收補貼的方式,對使用還原乳的企業實施更高的賦稅,用多出來的稅收補貼使用國產奶源的企業,促使更多企業使用國產原奶作為原料生產產品。採取鮮奶備案制度,企業要定期向管理機構備案鮮奶和復原乳的使用數據,並且公示,如果企業大量使用復原乳作為原料,在消費時也會被辨別得更清楚。而針對目前消費疲軟等問題,國家應加大乳製品消費的宣傳,推動可以消耗大量本地原奶的巴氏奶的消費。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奶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