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去年的銷量達到14.1萬台,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的主論壇昨天開啟,專業人士表示,中國工業的機器人化水平還有巨大潛力,中國希望進一步加強國際創新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在曲折中復甦增長的艱巨挑戰。
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陸續出台,機器人產業在我國進入蓬勃發展期。記者從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獲悉,2017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近70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87.4億美元。自2013年以來,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9.7%,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去年我國首次突破10萬台,超過13萬台,同比增長68.1%。今年1至6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生產近7.4萬台,同比增長23.9%。
2018-2023年中國智能機器人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示,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推動機器人技術進步、產業發展作為貫徹落實製造強國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以創新為引領,以需求為帶動,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核心技術研發、產業鏈構建、應用領域拓展、區域集聚發展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也給全球機器人產業注入新動力。根據統計分析,2017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超過250億美元,增長超過20%,預計2018年將達到300億美元。業內專家認為,機器人產業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速遠高於工業和裝備製造業。
同時,機器人正成為提振實體經濟的重要突破口。「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市場的逐漸成熟,帶來了新一輪投資熱潮。」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告訴記者,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利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工作。基金支持產業做大做強,是各國通用的做法,它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機器人產業成為帶動其他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的突破口。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機器人領域發展呈現出一些趨勢性現象,機器人產業發展明顯加快,機器人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應用範圍不斷拓展,機器人領域的國際協作更為密切。
在世界範圍推動機器人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已形成共識,但實現機器人技術融合和產業升級還面臨諸多挑戰:關鍵技術尚待突破,應用領域有待拓展,法律法規體系亟待完善。因此,美、英和日本等國紛紛出台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來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
業內專家指出,應對機器人產業的諸多挑戰,不是單個國家可勝任的。因此,不同國家之間需積極密切開展國際合作,通過發揮各自優勢,逐漸完善全球機器人產業鏈條,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在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中國將始終踐行開放發展的理念,形成國際化、開放型的機器人利益共同體。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