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指人們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調味品用油脂。我國食用油市場現以小包裝油為主,2017年小包裝油的產量為1000多萬噸,占食用油的30%左右,預計小包裝食用油需求量將保持增長趨勢。以下是筆者對食用油市場產業布局分析。
經歷了過去的2016,2017年,食用油市場又面臨新的洗牌,並真正進入到中糧、魯花的寡頭時代,食用油市場分析,與此同時,恆大等有實力的大企業前來攪局,迫使中小食用油品牌已經進入到瀕死狀態,只有抱團取暖才有一線生機。
2018年開始,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大豆價格也開始大幅波動,很多企業面對著市場價格不振,貸款困難等因素相繼停產。全國各地鮮榨油坊項目遍地開花,受地溝油的影響,榨油坊項目如魚得水,發展迅速。食用油市場產業布局分析,如今,在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各家各戶只食用鮮榨現賣的營養油,使得成品油市場更加困難。而且,最近幾年,健康、營養、綠色、環保概念深入人心,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
目前,我國大豆加工壓榨能力已經達到1.26億噸。2018年上半年國內精緻食用植物油產量為食用油6332萬噸,其中以益海嘉里、嘉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油脂壓榨產能為每天9.37萬噸,占國內市場分的47.2%。其中益海嘉里壓榨總產能日壓榨5.23萬噸,排名第一。以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其油脂壓榨總產能為每天8.5萬噸,占42.9%份額;中糧集團產能3.05萬噸/日;國內大豆壓榨產能已接近1.25億噸。但是實際每年我國產量只有4000萬-5000萬噸,產能大量過剩,大豆油加工業利潤率保持在5%甚至更低的水平。
從產品規格看,食用油包括小包裝食用油和散裝食用油,其中小包裝食用油是指包裝規格在5L以下桶裝或瓶裝的食用油,主要針對消費者家用市場,一般來說,廠家對其質量控制的標準遠遠超過國標,並經過長期產品穩定性試驗,以保證產品在保質期內的品質。
2017年小包裝油的產量為1000多萬噸,需求量為900萬噸左右,占食用油的30%左右。而2000年的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僅為120萬噸和90萬噸左右,占食用油的8%—9%左右。小包裝油的品種消費結構也逐步向多樣化發展,由發展初期的調和油、豆油等逐步增加到如今的十幾個品種,一是因為生產企業需要不斷推出新品種引領消費,二是消費者對於健康高品質食用油的需求逐漸增加。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購買小包裝食用油已成為不少消費者個人或家庭的首選,散裝油全面退市不是沒有可能,食用油市場產業布局分析,去年散裝花生油頻曝高致癌物黃曲黴素B1超標事件對這一進程有所推動,不過散裝油的最大消費在中低檔餐飲業,散裝油最終何去何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部分龐大市場的優勝劣汰。
隨著我國人口增長、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對食用油消費需求在總量上將繼續保持剛性增長的趨勢。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對糧油消費需求必將呈現剛性的增長,同時也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糧油加工業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未來五年我國以油茶籽為代表的特種油料生產將得到快速發展,特種油料資源將得到開發利用。而為滿足我國食品工業需要,今後,不同用途的煎炸油、起酥油、涼拌油等專用油脂也將得到快速發展。
我國食用油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食用油市場經歷了從小牌子林立到品牌鼎立的大魚吃小魚的行業成長過程。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我國食用油需求逐年上升,缺口進一步加大。預測到2020年我國需增加約5000萬噸糧食和1000萬噸食用油。面對新的市場環境,消費需求也在改變,食用油市場的競爭將脫離傳統的供應競爭,將逐漸轉向滿足消費者需求靠攏。以上便是食用油市場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