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平均深度卻為380m,整個海水的容積多達1.37×10^9km^3。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和散發能量,這海洋能發電裝置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溫度差、鹽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以下對海洋能行業技術分析。
海洋能行業技術分析,我國海洋能資源相當豐富,理論儲量超過15.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達6.5億千瓦,如果能夠有效開發利用,將大大緩解沿海地區的能源供給壓力。海洋能行業分析指出,2020年將適時建設國家海洋能試驗場,建設兆瓦級潮流能併網示範基地及500千瓦級波浪能示範基地,啟動萬千瓦級潮汐能示範工程建設,全國海洋能總裝機規模超過5萬千瓦,建設5個以上海島海洋能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獨立電力系統。
海洋能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帶動性強等特點,海洋能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我國海洋能商業化步伐十分緩慢。如何解決我國海洋能面臨的很多問題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現從三大趨勢來分析海洋能行業技術。
1、規模大型化。海洋能行業技術分析,海洋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著眼點是用海洋能發電解決海島居民的生活及工農業用電問題。其關鍵是電站的發電能力要提高,這就要求電站的規模大型化,對發電技術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從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溫差能等發電技術看,電站向著大規模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2、產品商用化。海洋能行業技術分析,世界上一些已開發國家業已注意到海洋能發電技術的潛在市場。因為常規能源使用壽命是有限的,為了今後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開發新能源。沿海發展中國家的海洋能資源較豐富,是一個強大的技術輸出市場。
3、用途綜合化。海洋能行業技術分析,海洋能發電在經濟上與常規能源比較,成本還是較高。為了提高競爭力,必須降低發電成本。這不僅要求發電技術必須進一步改進,而且要走綜合開發利用之路,如潮汐發電與海水養殖和旅遊業相結合;海洋溫差發電與淡水生產、海水養殖和深海採礦相結合;波能發電與建造防波堤相結合。這是今後發展的重要方向。
海洋能行業技術分析,優化海洋能產業空間布局對於促進海洋能產業集聚發展、壯大我國海洋能產業規模具有重要的實現意義,應作為我國海洋能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廣東、浙江、山東海洋能產業發展的綜合優勢突出,建議作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海洋能產業重點發展區域,同時兼顧其他資源條件較好的區域。為加速我國海洋能產業聚集發展,需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以引導,並強化產業配套,拓展延伸海洋能產業鏈條,加快公共平台建設,開展運行監測與評估。
更多海洋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洋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