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原料藥具有規模大、成本低、產量高的特點,2019年我國化學原藥產量達到282.3萬噸,工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84.83億元,收入增速增長至38.47%,以下是化學原料藥行業分析。
監管加強、環保要求提高等影響,一些廠家停產、限產,導致化學藥品原料藥製造業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我國的原料藥行業維持較為穩定的增長,2019年原料藥製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14.21億元,同比增長9.83%,2011年到2019間的複合增長率約為12.45%。
化學原料藥行業分析指出,化學原料藥主要應用在心血管、糖尿病、中樞神經等慢病疾病、腫瘤、以及心腦血管、抗感染、抗腫瘤等領域,其中心血管病領域最大。青黴素工業鹽是所有青黴素類和部分頭孢類抗生素的原料藥,可用於合成6-APA、7-ADCA等中間體或直接合成青黴素鉀、青黴素鈉以及克拉維酸鉀等,是抗生素產業中的關鍵一環,在抗生素產業中扮演著及其重要的橋樑作用。
同樣受到環保壓力以及由於壟斷等因素造成價格不斷上漲而導致部分品種因此停產斷供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化學藥品原藥銷量市場俱佳,其增速加快,第二季度,我國化學藥品原藥銷量沖高至90.56萬噸,第三季度又回落到32.26萬噸。
2019年我國原料藥出口呈現量價齊升態勢:出口數量達到896.15萬噸,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8.33%;出口均價觸底反彈,同比上漲4.96%,較上年價格有所修復;在二者的疊加作用下,出口額同比增長13.71%,達到291.17億美元。
歐洲(主要國家為瑞士、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瑞典、芬蘭等)是原料藥出口占比較大的地區,曾經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區。化學原料藥行業分析指出,該地區的製藥工業發展較早,基礎實力較為雄厚,是與美國並列的重要藥品創新地,產品出口遍及全球。
北美(主要國家為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是原料藥的主要進口地區。該局面的形成原因除了市場需求量較大之外,另一原因為環保監管政策趨嚴促使了該地區的原料藥生產企業逐漸外遷。
目前,我國化學原料藥行業集中度較高,CR5約為90%,「五大家族」生產的化學原料藥不僅滿足自身的需求,還是我國化學原料藥的出口大戶,石藥集團居於行業的首位。我國原料藥產業集中度較為明顯,原料藥及相關中間體的生產商主要集中在傳統上化學工業發達的地區,以浙江、山東及河北為代表,以上便是化學原料藥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化學原料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學原料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