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作為我國的戰略性金屬,被列為我國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我國鎢精礦資源豐富,江西湖南等地資源占了國內資源一半以上儲量,以下是鎢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儘管面臨諸多國內外大環境的不利因素和國家環保政策的持續發力,我國鎢行業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穩中向好態勢,鎢精礦產量繼續保持平穩,冶煉加工產品產量平穩增長,市場需求持續恢復,出口鎢品保持增長,價格延續企穩態勢,進入平穩運行期,波動幅度收窄,企業效益繼續改善。
據中國鎢協統計,截止2018年我國123家鎢企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01%;實現利稅同比增長39.02%;實現利潤同比增長55.94%;出口鎢品17370噸(折鎢金屬),同比增長14.94%,出口創匯8.38億美元,同比增長64.39%,現從三方面分析鎢行業發展趨勢:
鎢行業分析指出,我國鎢市場供需平穩,受國際鎢市場需求減緩影響,鎢市場價格7月份出現回落,但上下游鎢市場價格總體趨於平穩。一季度國內鎢精礦平均價格11.15萬元/噸,環比上漲5.05%,同比上漲52.04%;上半年國內鎢精礦平均價格11.11萬元/噸,環比上漲8.28%,同比上漲43.33%;三季度國內鎢精礦平均價格10.28萬元/噸,環比下降7.68%,同比上漲3.73%;前三季度國內鎢精礦平均價格10.83萬元/噸,同比上漲27.86%。
鎢的中間產品較去年有大幅增長,主要還是鎢金屬消費復甦帶來的各環節需求上漲。2019年上半年APT產量為4.07萬噸,較去年同期上漲43.82%;氧化鎢粉產量為3.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3.54%。硬質合金產品產量為1.43萬噸,增長26.62%;根據之前鎢工業的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末,我國硬質合金產業年產量3.3萬噸,硬質合金未來幾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鎢合金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金屬,政府當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提高准入門檻,阻止了技術落後、規模小的企業進入,打擊濫采亂挖的現象。根到2020年,鎢礦開採總量控制在12萬噸以內,目前來看仍有一定差距。鑑於2019年上半年鎢精礦超采比例較往年有所提高,政府或繼續加碼嚴控超采情況。
我國是世界最主要的鎢產品出口國,總的來說,我國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我國鎢產品出口實現了由鎢精礦等初級原料,向APT、氧化鎢等中間原料,進而向鎢粉等高級原料的轉變。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也帶動了我國鎢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國際鎢產品貿易格局向產業鏈中高端環節發展,以上便是鎢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