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裝載機行業分析報告 >> 2017年裝載機行業投資分析

2017年裝載機行業投資分析

2017-07-19 18:04:4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隨著挖掘機銷售數據的出爐,5月份裝載機銷售數據也出來了。據統計,國內25家主要裝載機生產企業合計銷售各類裝載機8524台,同比大增69.50%。這一數據還是振奮人心的,從2017年2月份開始,裝載機的銷量一直保持高走勢,銷售數量都在7000台以上。以下對2017年裝載機行業投資分析。

  近年來,藉助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宏大願景,作為國內工程機械領先品牌的徐工裝載機緊抓機遇,加大出口步伐,緊隨國家「走出去」策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精耕細作,不斷發展壯大。開春至今,徐工裝載機出口金額已逾5億元,完美詮釋中國裝載機行業第一品牌統治力量。

2017年裝載機行業投資分析

  有規模、有質量、有水平,徐工裝載機深耕海外市場,展現了中國民族品牌的強大魅力和技術實力,為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有利條件,標定了方向。

  2017-2022年中國滑移裝載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宏觀層面,5月份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7.4%,為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回落。5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速13.1%,不及預期微觀層面,根據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的數據,5月挖機銷量11271台,同比+106%,環比-22%,累計同比+100%。裝載機銷量7862台,同比+76%,環比-6.8%,累計同比+29%,維持高增長。小松的5月開機小時數144.4小時,同比+3.2%。2017年1-5月的累計開工小時數為595.4小時,累計+5.3%,保持穩定。從下游調研情況看,經銷商庫存已恢復至正常水平。

  我們認為,隨著金融去槓桿,工程機械下游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下行壓力漸顯,工程機械自2016年7月份以來的復甦行情或接近尾聲,行業將持續呈現強者恆強格局,集中度將不斷提升。繼續首推龍頭【三一重工】:1、全系列產品線競爭優勢、龍頭集中度不斷提升;2、出口不斷超預期、3、行業龍頭估值溢價。

  房地產業新開工面積增速好於預期,預示今後工程機械需求將有較好表現房地產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工程機械下遊行業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例近6成,房地產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旺盛與否是將對工程機械需求產生重大影響。一般認為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更能反映房地產商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且變動幅度比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更大,可預示以後幾個月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動趨勢。我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增速達到12.08%,改變了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持續負增長的局面,但全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卻回落至0.30%,導致市場產生對未來房地產投資需求下降的擔憂。全國房地產市場新開工面積達到8127萬平方米,明顯高於去年的7058萬平方米,全國房地產施工面積也從1.10億平方米提升至1.21億平方米。這一數據好於市場原有預期,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24.30%。

  裝載機行業未來增長依舊可期,但面臨的壓力並不小,因此未來或呈現波浪式上漲態勢。

  但在過渡期內,裝載機行業會呈現不同的變化。過渡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前,裝載機行業會出現四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裝載機行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前十幾年的迅猛發展,積累了過多產能,因此市場低迷時,競爭會變得異常激烈。

  第二,市場向優勢企業集中,朝大型化方向發展。隨著無競爭力的企業淘汰,會進一步向規範化、規模化、集中化方向發展。同時,市場也會向優勢企業集中。

  第三,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朝裝載機製造強國發展。我國隨是全球最大的裝載機製造國,但技術水平還處於中低端,未來會進行產品技術升級,向全球先進水平、裝載機製造強國靠攏。

  第四,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目前來看,我國裝載機在國際市場占比較小,可提升空間巨大。但在開拓國際市場時,要注意各國市場環境不同,以及做好服務保證。

  綜上,我國裝載機行業未來將以嶄新面貌出現,並向全球第一裝載機強國發起衝擊。

更多裝載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裝載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