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在經歷30年的高速增長後,國內彩電市場出現首次硬體銷量下滑現狀。今年上半年,TCL、海信、長虹、創維等彩電企業的財報顯示均未完成銷售預期,並出現虧損現象。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微博)表示,「上半年彩電企業虧損面正在擴大。」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發布《2014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需求狀況及下半年市場趨勢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需求收緊,銷售規模僅2000多萬台,比2013年同期下降15.3%。
據各彩電企業發布的財報顯示,銷售未達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彩電市場需求的整體下滑,包括房地產市場的低位運行、前期家電政策的透支效應、市場趨於飽和,而利潤下滑則是一批網際網路企業新進入者靠低價競爭、網際網路模式顛覆了原有彩電商業模式。
創維集團CEO楊東文曾表示,今年國內彩電市場的總銷量可能會低於去年。長虹多媒體中國營銷公司總經理白志強認為,彩電行業寒冬期將是3-5年。
未來一段時期內,這種下滑趨勢或將持續,下半年國內彩電業加快轉型步伐。目前,彩電企業創維、海信、TCL、長虹紛紛發布轉型發展戰略,尋求網際網路時代的產業和市場突破,包括長虹推出的子品牌CHiQ電視、TCL推出TV+電視,海信推出VADDA 電視。「特定的產品定位有效抵禦了小米、樂視的衝擊,在渠道定製產品、內容聚合以及服務領域拓展新的商業機會。」一位彩電企業負責人認為。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國產彩電市場深度分析報告》了解到,但目前正恰逢彩電市場調整期,轉型帶來的紅利會明顯滯後,創維、海信、TCL、長虹等主流彩電企業進入轉型變革的關鍵期。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曾表示,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企業不變只能等死。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彩電企業機會在於:
一、彩電品牌、功能屬性將弱化,由品牌+賣點轉向體驗+內容。這是由於智能電視硬體同質化導致用戶在選擇產品時,更關注產品的內容差異。
二、產品價格低端化,使企業更傾向於低成本的渠道。中低端產品份額增加,彩電企業更多選擇低成本的社會化渠道,例如線上、O2O以及自營;高成本渠道例如大連鎖,企業更多轉向品牌旗艦、體驗店和部分外資品牌的主戰場。
三、企業開始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轉變,利潤從硬體製造向用戶運營轉移。
更多平板電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平板電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