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社科院、騰訊理財通、騰訊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首份《國人工資報告》顯示,2005年至2016年,我國居民工資理財規模增長近10倍,而同期國人工資增長不足3倍。在選擇理財類型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將傳統銀行儲蓄作為理財首選,將近四分之一的人選擇銀行理財。而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網際網路理財的意願增長最快,超過了股票、基金等,占比達11%。
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工資水平在2004年到2015年間上漲了2.95倍。在地域上,北京、上海、天津等東部城市工資水平大幅領先於其他地區,河南、黑龍江等中部及東北地區工資水平增長幅度緩慢。行業方面以高薪著稱的金融業連年占據行業工資排行首位,IT等高新技術產業緊隨其後。而基層行業中,汽車評估員、保養員、月嫂、保健等技能性職位月薪高達萬元。農林牧漁、住宿和餐飲則是薪資排名靠後的行業。
2005年至2016年,我國居民工資理財規模增長9.6倍,是同期工資漲幅的3倍多。工資理財規模是指居民工資中主動理財的支出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報告顯示,更多人開始通過理財尋求更高收益資產增值,網際網路理財正成為國民投資渠道新寵,網際網路理財規模由2013年的3853億元激增到2016年的2.6萬億元,居民使用網際網路理財的意願率超過了股票、基金等,已達11.15%。
從不同的年齡來看,90後選擇網際網路理財的比重約占24%,比80後高10個百分點,比70後高出15個百分點。不過,另一個數據也顯示,90後選擇銀行儲蓄的比重是60%,比70後、80後都多。
報告還研製了網際網路理財指數,以網際網路理財規模在居民金融資產中的比重進行衡量。數據顯示,該指數由2013年的基準基數100一路飆升到2016年的408.24,三年間大幅增長超四倍;網際網路理財規模則由2013年的3853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6萬億元。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網際網路理財規模將增長到16.74萬億元。
報告顯示,目前傳統的銀行儲蓄因其方式傳統國人接受程度高、本金有保障不會引起資金風險等性質,仍是國人理財方式的首選,但占比已經下降至38.09%。報告指出,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消費升級以及物價、房價一路上升所致。而銀行儲蓄帶來的本金增值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開銷。
從投資類型來看,投資樓市在國人的理財占比中排名第三。數據顯示,樓市在國人方式意願中占比18.46%。而在北京,居民住房開支一度超過30%。
更多理財行業數據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個人理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工資水平上漲了2.95倍
工資理財規模增長9.6倍
網際網路理財成新寵
更多理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理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