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球算力市場需求持續爆發,AI技術疊代與數據存儲需求激增推動算力硬體、半導體及電力設備行業加速發展。SK海力士與英偉達達成的HBM4供應協議、存儲晶片價格攀升以及全球數據中心電力消耗的倍增趨勢,共同勾勒出算力產業的核心增長邏輯。本文基於最新市場動態與企業進展,深度解析算力產業鏈中的重點企業表現及市場前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算力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算力硬體股在2025年表現亮眼,存儲晶片與光模塊領域尤為突出。以東山精密、寒武紀-U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股價顯著上漲,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新易盛等企業持續活躍。SK海力士與英偉達合作的HBM4存儲晶片供應協議中,新一代產品價格較上一代(HBM3E)上漲超50%,凸顯高端算力硬體的稀缺性與溢價能力。行業分析顯示,AI生成內容的複雜化推動數據容量爆發式增長,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存儲價格仍將延續上漲態勢。
電力設備板塊因算力需求激增而持續受益。2025年上半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同比增長85.7%,頭部廠商產能利用率突破80%。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將達945TWh,較2025年翻倍,其中AI相關能耗占比近半。電力設備企業如中國西電、摩恩電氣等依託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成為算力建設的重要支撐,預計2025年全球電網投資將超4000億美元。
算力產業鏈內部呈現結構性分化。光晶片生產商Lumentum 2026財年Q1營收同比增長58.4%,而Coherent同期營收激增774%,顯示技術突破對業績的顯著拉動。與此同時,AI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推動存儲晶片企業加速擴產,如德明利明確表示將深度布局AI驅動的存儲需求。然而,部分高位板塊的擁擠交易風險也引發市場關注,券商預計成長板塊內部將出現輪動調整。
隨著三季報落地,A股進入業績真空期,市場交易重心轉向2026年產業趨勢與政策預期。算力作為核心主題,其高景氣度受資金持續關注,尤其在「十五五」規劃指引下,自由現金流充裕的企業與軍工、存儲晶片等細分領域或成資金首選。技術面壓力與歷史趨勢線(如創業板指3220點附近)提示短期波動風險,但中長期看,全球算力建設需求仍為市場提供堅實支撐。
2025年算力市場呈現硬體升級、電力配套擴張與技術疊代加速的多重特徵。重點企業通過技術領先與供應鏈綁定占據優勢地位,而AI驅動的數據存儲與算力需求將持續推高行業天花板。儘管短期面臨估值調整與技術壓力,但長期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其市場規模與投資價值仍處上升通道。
更多算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算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2025年以來中美科技股均取得亮眼成績,算力板塊漲幅領跑市場,模型和應用側亦出現局部爆發機會。展望2026年,國產算力方興未艾,業績彈性及投資確定性兼備,有望復刻美股2023年以來的長牛行情。一方面,半導體設備、AI晶片等在海外管制下發展緊迫性增強,國產替代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國內晶片廠已初步探索出超節點等解決方案,以多卡數量優勢補足單卡性能劣勢,實現算力突圍。多卡集群的建設對零組件的數量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並為產業鏈上下游帶來更大的投資機遇,液冷、存儲、電源、光模塊、PCB、量子計算等細分領域有望迎來更高的業績彈性。模型和應用側亦有望迎來局部爆發機遇,我們看好AI全面賦能下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以及AI廣告、AI Agent、AI視頻生成、商業化自動駕駛等落地速度較快的AI應用賽道。(中信證券研究)
中信建投發布通信2026年投資策略展望:目前,世界正處於AI產業革命中,類比工業革命,影響深遠,不能簡單對比近幾年的雲計算、新能源等,需要以更長期的視角、更高的視野去觀察。因此,中信建投對AI帶動的算力需求以及應用非常樂觀,包括光模塊/光器件/光晶片、交換機、液冷、IDC、端側AI等板塊。此外,傳統通信產業鏈受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下降影響,市場預期不高,但6G關鍵技術研發已開啟,疊加運營商加碼AI,值得關注。中美均高度重視量子科技,美股相關公司大幅上漲,建議重點關注稀釋制冷機、低溫同軸線纜等環節。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以選定的137家通信板塊上市公司為樣本,2025年第三季度通信行業合計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2%/12.3%,整體延續穩健增長態勢。細分來看,電信運營商歸母延續穩健增長;光通信、銅連接板塊中頭部廠商AI歸母持續兌現;液冷設備/ICT設備收入企穩回暖。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全球AI算力側投資加碼有望驅動光通信板塊歸母淨利潤延續高增長;電信運營商板塊歸母預計保持穩健增長;ICT設備及IDC板塊有望持續受益網際網路巨頭資本開支增長;銅連接板塊有望持續釋放產能從而兌現歸母增長;光纖光纜中空芯光纖、海纜、DCI需求值得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