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綜述:美國商務部近期針對中國與印度出口的2,4二氯苯氧乙酸(以下簡稱「苯氧乙酸」)作出最終裁定,認定兩國產品存在傾銷及補貼行為,並據此徵收高額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這一裁決將顯著影響相關產品的貿易格局,並可能引發後續法律程序與市場調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苯氧乙酸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美國商務部於4月1日發布終裁結論,確認中國出口的苯氧乙酸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高達127.71%,抵消補貼後的保證金率也達126.58%。相比之下,印度涉案產品的傾銷幅度介於6.10%至25.85%之間(抵消後為3.18%20.62%)。
在反補貼調查方面,中國企業的稅率差異顯著:部分特定企業被裁定需繳納169.63%的高額補貼稅,而其他中國生產商/出口商則統一承擔26.50%的稅率。印度企業面臨的反補貼稅率區間為5.29%6.32%。這一結果表明,美國對華採取了更為嚴厲的貿易限制措施。
此案始於2024年4月23日,美國商務部應國內產業申請,正式對中國與印度出口的苯氧乙酸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隨後在9月10日和11月7日分別作出反補貼初裁及反傾銷初裁,並最終於次年4月初完成終審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將在2025年5月15日前對本案進行產業損害終裁。若裁定認定進口產品確實損害本土產業,則上述關稅將正式生效並持續實施。涉案產品對應的美國海關編碼為2918.99.2010,這一分類代碼將成為後續徵稅的執行依據。
此次裁決對中印兩國苯氧乙酸出口商構成直接衝擊。中國企業因面臨雙重高稅率,其產品在美市場競爭力將大幅削弱;印度企業雖稅率相對較低,但仍需應對美國日益嚴格的貿易審查機制。
從長遠看,此案反映了美國政府通過「雙反」調查強化本土產業保護的傾向。若最終關稅落地,相關出口商可能需要調整供應鏈或尋求替代市場。同時,其他潛在涉案產品也可能面臨類似審查風險,國際貿易環境的複雜性將進一步凸顯。
總結:美國對苯氧乙酸的終裁結果不僅限定了中印企業的出口成本與利潤空間,更折射出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的趨勢。隨著後續ITC產業損害裁定的臨近,此案將成為觀察中美、美印經貿關係及化工行業政策走向的重要案例。
更多苯氧乙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苯氧乙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