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在京舉辦「臨甲7號沙龍」活動,外交部亞洲司梁建軍副司長圍繞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理念與實踐,同中外媒體進行交流。談及中美貿易局勢將如何影響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梁建軍表示,中國出口市場格局的多元化以及對美出口減少,並未導致對東協的出口激增。「沒了美國世界照樣轉,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梁建軍說,我們深知開放則興,封閉則衰的道理,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將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情,堅定不移地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關於所謂「關稅戰會導致中國產商品衝擊周邊市場」的論調,梁建軍在會上用數據進行駁斥。他指出,川普在第一任期也就是2017年對華發起關稅戰,當時美國占中國的出口比重是19.2%,現在已經降到14.6%;而同期,中國對東協的出口從12%穩定增長至15%左右。(澎湃)
更多關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關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中金研報稱,我們測算中國鋁下游需求中對美的敞口約2.3%,其中1個百分點來自於終端含鋁製品,另外1.3個百分點來自對美的鋁材及鋁製品出口,受到 25%的232關稅影響但不受對等關稅影響。鋁對美敞口要大於銅,因而關稅對於其平衡表的影響或更為明顯。關稅降級後,我們預計90天內鋁價表現或將相較銅更強。
IEA月報:新興經濟體將繼續推動需求增長,儘管近期出現放緩。預測2025年總需求平均為1.039億桶/日。政策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影響消費者和企業信心。4月份全球石油供應同比增加130萬桶/日,主要由非歐佩克+國家推動。將2026年全球原油供應增長預期從96萬桶/日上調至97萬桶/日。將2026年非歐佩克+國家的供應增長預測從92萬桶/日下調至82萬桶/日。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消費數據令人失望。油價下跌促使部分頁岩油生產商削減支出和生產活動水平。預測2026年總需求平均為1.047億桶/日。將2026年石油總供應量預測從1.052億桶/日上調至1.056億桶/日。
中金研報稱,美國超預期關稅政策擾動全球市場,但中國市場韌性較強。往前看,國內政策對衝力度加大、全球資金再平衡、以及弱美元環境下,中國資產重估趨勢或延續。首先,國內進入政策加速期,未來貨幣和財政政策仍有發力空間。國內穩增長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提振內需或是未來穩增長政策的主要內容,關注內需改善對順周期板塊的拉動。其次,川普「大重置」下,全球資金再平衡有望為中國資產帶來海外增量資金。最後,弱美元周期利好新興市場,特別是國內成長風格。國內正逐步形成較低的利率、穩定的增長預期、以及新技術快速發展等有利於成長風格的宏觀環境。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