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註:此標題整合了"跨境投資分析"與政策導向要素,隱含對未來的數據關聯性)
隨著全球資本流動加速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中國正通過制度型開放深化跨境金融改革。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覆蓋119個國家和地區,直接參與者達168家、間接參與者突破1461家,形成輻射全球的金融基礎設施網絡。在此背景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的出台,為2025年跨境投資格局優化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引。
方案聚焦企業全球化經營需求,在跨境結算領域推出多項突破性措施:支持試點銀行重構外匯業務展業流程,建立盡職免責申述評議機制;拓展自由貿易帳戶功能,允許非居民外幣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通過數字人民幣試點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聯動,提升跨境支付效率。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明確將推動更多機構加入CIPS系統,持續擴大其全球網絡覆蓋。
為增強市場主體外匯風險管理水平,政策提出構建多層次匯率避險產品體系:支持銀行開發美式期權、歐式期權等衍生工具組合;鼓勵在真實合規前提下簡化單據審核流程。數據顯示,2024年CIPS系統已形成以中資銀行和外資行協同的骨幹網絡結構,這為跨境交易風險管理提供了更穩固的基礎架構支撐。
方案通過優化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創新銀團貸款份額轉讓機制。具體措施包括允許自貿試驗區試點非居民併購貸款服務(最高可覆蓋80%併購價款,最長10年期限),以及探索貿易再融資業務模式。這些舉措將有效打通境內外雙向融資通道,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周期資金支持。
在風險保障領域,政策強化了出口信用保險服務能級:擴大保單承保範圍至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推動再保險市場與國際主流機構對接。通過構建多層次保險服務體系,為企業海外項目運營提供全鏈條風險緩釋方案。
依託上海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地位,方案提出增強重要平台的資源調配能力:支持上海黃金交易所擴大境外交割庫布局;深化與國際交易所的產品授權合作。通過提升人民幣基準價格在國際市場應用廣度,進一步強化上海在全球資產定價中的影響力。
綜上,《行動方案》以"跨境"為主線貫穿五大核心領域,在政策設計中充分體現效率、安全與發展三重目標的平衡。隨著18項具體措施落地實施,預計2025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實現跨境金融服務能級躍升:CIPS系統覆蓋範圍持續擴大,人民幣計價資產吸引力增強,企業跨境投融資成本有望下降3%5%。這些進展不僅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動能,更將推動我國更高水平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築牢金融開放的安全屏障。
更多跨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跨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