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公路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網絡貨運行業現狀分析:依託貨源優勢整合運力

2025年網絡貨運行業現狀分析:依託貨源優勢整合運力

2025-05-13 11:30:1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當今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網絡貨運作為道路貨運行業轉型的關鍵方向,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自興起以來,網絡貨運憑藉網際網路平台的優勢,有效整合了運輸資源,極大地推動了道路貨運行業的發展。截至 2023 年底,全國已有 3069 家網絡貨運企業,整合社會運力達 798.9 萬輛,從業駕駛員 647.6 萬人,在優化運力配置、促進供需匹配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和稅收優惠政策的退坡,網絡貨運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深入了解網絡貨運的發展模式,準確把握 2025 年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於企業明確發展方向、行業管理部門制定科學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貨運平台發展模式剖析

  (一)控貨型平台:依託貨源優勢整合運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貨運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控貨型平台通常由貨主方搭建,主要目的是滿足自身穩定的貨運需求。這類平台的貨源大多來自上游母公司,通過整合自身及社會運力資源,並優化運力調度管理,有效降低了母公司的運輸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例如,尖峰智鏈主要服務於尖峰集團旗下的水泥運輸業務,實現了部分線下運輸業務的線上化,以整車幹線運輸為主;旺宸智運服務於雲南能投的大宗貿易業務和智慧園區,運輸貨種包括鋼材、水泥等;京驛貨車則聚焦京東物流的快遞和快運業務,為其聚集社會運力,解決臨時用車需求。根據母公司產業類型的不同,控貨型平台可進一步細分為生產製造型、大宗貿易型和電子商務型等。

  (二)運輸型平台:傳統貨運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運輸型平台多由傳統道路貨運企業或物流公司搭建,旨在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這些企業原本就服務於特定的細分領域,掌握著該領域的相關資源,通過搭建線上平台,進一步提升了運輸服務能力。像順陸是順豐運力體系下的運力補充平台,以貨帶車整合承運業務資源,兼顧整車幹線快遞運輸和城市配送業務;匠神來運由匠神物流發展而來,專注於零擔運輸和城市配送,主要服務於華東、華南地區;貨達網絡針對大宗商品流通環節進行數位化改造,重點服務煤炭、電力等行業;運道冷鏈則專注於冷鏈物流,提供多種運輸模式服務。按照運輸貨種和模式的差異,運輸型平台可分為整車運輸型、零擔運輸型等多種類型。

  (三)服務型平台:拓展服務鏈條的多元發展

  服務型平台一般由運輸、物流相關企業發展而來,這些企業憑藉自身掌握的運輸相關資源,如園區、港口、計算機技術等,看好網絡貨運的發展潛力,搭建平台以完善和拓展服務鏈條。傳化貨運網通過線上數字貨運網與線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網絡相結合,以整車幹線運輸為主,為製造企業提供高效物流服務;易港通作為易港通公司 「一城兩廳」 中的物流交易廳,以寧波舟山港為中心,為進出口貨物提供貨櫃幹線運輸支持;路歌由科技公司發展而來,主要開展貨運服務和貨運平台服務業務,聚焦於港口大宗貨物運輸。依據掌握資源的不同,服務型平台可細分為園區服務型、港口服務型、科技服務型等。

  (四)不同模式對比:各有優勢與側重

  從貨物來源看,控貨型平台自身掌控貨源,運輸型平台依靠原有承運業務積累貨源,服務型平台則通過掌握貨源信息或提昇平台影響力吸引貨源。在運力來源方面,控貨型和運輸型平台通常與第三方運力合作,運輸型平台可能還擁有自有運力,而服務型平台主要掌握運力信息或吸引司機入駐。平台作用上,控貨型平台主要用於自身運力調度,運輸型平台藉助網絡貨運實現轉型發展,服務型平台則是完善自身服務鏈條。這些差異體現了不同類型平台在網絡貨運市場中的不同定位和發展路徑。

  二、2025 年網絡貨運行業發展趨勢

  (一)稅收政策驅動服務能力競爭

  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推動下,各地稅收優惠政策逐漸收緊並趨於協同。這一變化使得網絡貨運企業不能再單純依賴稅收優惠維持發展,而必須轉向以 「服務能力」 為核心的競爭。以往以簡單車貨匹配服務為主的業務模式,生存空間將逐步縮小。具備科技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網絡貨運平台,將更有機會在增值服務和車後市場領域取得發展,這些領域將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二)網絡貨運與撮合平台統籌管理

  近年來,撮合型平台存在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對網絡貨運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為解決這些問題,各地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積極行動,推動撮合型平台逐步納入規範管理。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相關團體標準,天津東疆綜保區監管平台將撮合型平台納入監管,江蘇省也提出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可以預見,2025 年及未來,國家層面將進一步完善撮合型平台管理細則,實現網絡貨運與撮合平台的統籌發展,促進行業整體的規範化和健康發展。

  (三)平台生態建設加速完善

  一方面,網絡貨運內部生態系統將不斷完善,藉助數位技術對物流環節和整個供應鏈進行重構,實現貨主方、承運方、收貨方等主體的有效連接,使運輸流程從訂單、運單、交付到結算實現全覆蓋。另一方面,圍繞網絡貨運平台的服務生態也將加快建立,以網絡貨運 「五流合一」 的經營數據為基礎,能源、維修、保險與金融等相關生態服務平台將得到快速發展,為網絡貨運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四)企業發展兩極分化加劇

  2023 年,全國網絡貨運註冊企業增速放緩,出現了資質轉讓、註銷等情況,但部分企業依然保持穩定發展,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這種兩極分化趨勢在 2025 年可能會更加明顯。「大而強」 的頭部企業,如路歌等,業務範圍廣泛,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小而專」 的企業,如旺宸智運、順陸、運道冷鏈等,專注於特定區域或貨種,專業化程度高,在細分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

  三、網絡貨運行業未來發展建議

  (一)培育品牌企業,發揮引領作用

  對於那些已在全國建立貨運節點和運輸網絡布局的企業,應進一步拓展業務邊界,延伸服務鏈條,提升企業影響力。積極探索數據資產化、產業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主動參與網絡貨運和物流平台領域的標準制定,樹立行業標杆,引領整個網絡貨運行業的發展方向。

  (二)扶持地方企業,服務本地市場

  地方管理部門應加大對具有地區影響力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這些企業專注本地市場,加強聯合經營。依託本地特色產業,積極與上游生產製造、商貿流通、港口物流等企業對接,整合本地運輸資源,為本地企業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運輸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培育專業企業,深耕特定領域

  針對服務特定貨種或專注特定運輸模式的企業,地方管理部門應給予鼓勵和支持。鼓勵企業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合作,實現採購、生產、流通等環節信息的實時採集和共享,進一步發揮網絡貨運平台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推動特定領域的物流服務專業化發展。

  (四)完善服務鏈條,探索多元業態

  各地應引導網絡貨運企業轉變發展理念,從低成本無序競爭向供應鏈服務、運輸模式創新等服務能力競爭轉變。鼓勵企業在車貨匹配的基礎上,拓展車後市場、金融保險等增值服務,完善服務鏈條。網絡貨運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鼓勵油品能源、科技服務、金融保險等企業為網絡貨運提供數位化服務,共同構建以網絡貨運為核心的多元發展生態。

  網絡貨運行業在經歷了快速發展階段後,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2025 年,行業將在稅收政策調整、平台管理優化、生態建設和企業分化等方面呈現新的發展趨勢。不同類型的網絡貨運平台,包括控貨型、運輸型和服務型平台,在各自的發展路徑上既有優勢也面臨挑戰。為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培育品牌企業引領行業,扶持地方企業服務本地市場,培育專業企業深耕特定領域,同時完善服務鏈條,探索多元業態。通過這些舉措,網絡貨運行業將在變革中抓住機遇,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為道路貨運行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持續動力。

更多貨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貨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