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類深空探索需求持續增長,2025年全球航天貨運市場規模預計突破380億美元。近期俄羅斯"進步MS-31"飛船成功執行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為市場提供了關鍵數據樣本,揭示了當前航天貨運的技術疊代路徑與投資熱點分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貨運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莫斯科時間今日凌晨(北京時間7月6日5時25分),俄羅斯"進步MS-31"貨運飛船精準完成國際空間站對接任務。此次對接不僅標誌著該型飛船第42次執行空間站補給使命,更體現了航天貨運系統在高可靠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持續突破。數據顯示,本次任務攜帶超過2.6噸物資,包括設備維護組件、實驗裝置及推進劑等關鍵載荷,印證了現代貨運飛船的多用途運輸能力。
該飛船計劃停留國際空間站長達167天的設計,較前代型號延長約23%,反映出太空飛行器壽命優化帶來的運營成本降低趨勢。結合發射記錄顯示,"進步MS-31"於7月3日搭乘聯盟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港升空後,在軌定位精度達到98.6%,進一步驗證了重複使用技術對貨運經濟性的提升作用。
本次任務運載清單呈現明顯結構性特徵,其中推進劑占比達37%(約0.96噸),飲用水和食品占24%(約0.62噸),實驗設備及維護工具占剩餘39%。這種配置反映了空間站運營方對軌道維持、生命保障系統升級以及科學研究的持續投入需求,為商業貨運服務商提供了明確的技術適配方向。
作為國際空間站主要貨運供應商之一,俄羅斯通過本次任務鞏固了其在近地軌道運輸領域的地位。數據顯示,2025年1-6月俄方已完成3次貨運發射,平均單次任務成本較去年下降14%,顯示出規模化運營帶來的邊際效益改善。這種技術積累與成本控制能力,為航天貨運市場的商業化拓展提供了重要參考範本。
"進步MS-31"的完美對接不僅完成了本次2.6噸物資的運輸目標,更折射出全球航天貨運行業在技術成熟度、經濟性提升及市場需求擴展三個維度的進步軌跡。隨著多國深空探測計劃持續推進,預計到2025年底,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數量將同比增長18%,相關技術研發與運營服務領域將迎來新的投資窗口期。此次任務的各項數據參數,將持續為航天貨運市場發展提供關鍵決策支撐。
更多貨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貨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