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銀髮群體對高質量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於2024年5月13日正式發布《保險機構適老服務規範》,標誌著保險行業在適老化服務領域邁入標準化建設新階段。這一標準的出台不僅為保險機構提供了明確的服務指引,也為未來產業布局中老齡化社會需求與金融服務供給的銜接奠定了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保險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規範》首次系統性定義了保險服務適老化改造的核心原則與操作細則,涵蓋櫃面服務、網際網路渠道、電話諮詢等全場景,並延伸至銷售、理賠及增值服務全流程。通過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要求保險機構從老年人身體機能和行為習慣出發,簡化操作流程、優化界面設計、強化線下支持,確保服務便捷性與實用性雙提升。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超2.8億,這一龐大群體對健康保障、養老規劃的需求持續釋放,標準化建設將有效引導資源精準配置,助力保險業在老齡化社會中發揮更大價值。
標準強調保險機構需遵循政治性和人民性原則,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轉化為具體行動。通過完善適老服務機制,不僅保障老年人獲取保險服務的權益,更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導向。例如,在投訴處理、金融知識普及等環節增設適老化條款,要求機構設置專屬服務窗口並配備輔助設備,既解決老年群體數字鴻溝問題,也強化了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
《規範》設計兼顧現實可行性與前瞻性目標,既明確現階段保險機構需完成的基礎改造任務(如物理網點無障礙設施升級),又提出智能化工具開發等中長期建議,為行業技術疊代預留空間。據編制工作組透露,該標準自2024年初啟動以來,已整合多家頭部保險公司實踐經驗,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模式。未來,通過標準化建設推動全行業服務均質化提升,將加速保險業在健康管理、養老金融等領域的深度布局,為實現「十四五」期間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總結:以標準驅動創新 重塑保險產業適老服務生態
《規範》的發布不僅是保險機構響應國家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行業踐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通過構建覆蓋全渠道、貫穿全流程的服務框架,保險業正加速形成適老化服務的「中國方案」。未來,隨著標準在行業的深化應用,將推動保險產品與服務體系更加貼近老年人實際需求,為2025年老齡社會深度融入金融服務生態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為全球老齡化治理貢獻本土化經驗。
更多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