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工智慧、新材料等技術的突破,2025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867億美元。軍事領域對攻擊型無人機的需求激增,推動產業鏈向高精度制導系統和複合材料部件研發傾斜。與此同時,地緣衝突中的關鍵設施打擊事件正重塑行業格局與資本動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7月4日,烏方軍事部門證實對俄羅斯莫斯科州謝爾吉耶夫-波薩德地區的某科研生產中心實施了遠程打擊。該中心承擔著攻擊型無人機溫壓彈戰鬥部件的批量生產任務,直接關聯俄方多款察打一體機型的作戰效能。此次行動中,4架烏軍無人機突破防禦系統並成功命中目標區域,導致2名現場人員受傷。事件不僅凸顯現代戰爭中無人裝備的戰略價值,更暴露高精度武器供應鏈成為新的攻擊焦點。
據最新統計顯示,2025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7.3%,其中溫壓彈等新型戰鬥載荷需求量同比激增42%。衝突地區對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化機型的採購占比已超68%,推動相關企業加速布局複合材料機身、AI自主決策系統和抗干擾通信模塊的研發。資本流向方面,過去12個月間,涉及無人機部件製造、數據鏈技術升級和戰場環境適應性測試的企業獲得累計54億美元風險投資,其中俄羅斯-烏克蘭衝突周邊國家占總投資額的37%。
此次打擊事件暴露了關鍵零部件集中生產的脆弱性,促使多國加速推進本土化替代計劃。例如,歐盟已批准32億歐元專項基金用於扶持無人機核心部件(如導航晶片、燃料系統)的自主生產能力。與此同時,溫壓彈等高能戰鬥部的研發門檻提高,倒逼企業加大在納米材料和能量密度提升領域的投入。分析顯示,具備跨區域協同作戰能力、抗電子戰干擾技術和快速維修體系的企業將獲得更多戰略投資者青睞。
2025年的無人機行業正經歷從技術競爭到供應鏈博弈的全面升級。俄烏衝突中的軍事行動不僅驗證了無人裝備的戰略地位,更揭示出產業投資需兼顧技術創新與地緣風險管控的雙重邏輯。未來市場將呈現兩大趨勢:一方面,高精度制導系統和複合材料部件的研發投入將持續加碼;另一方面,多元化生產布局與區域供應鏈建設將成為企業規避戰略風險的核心策略。
更多無人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人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