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上半年中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的同時,餐飲行業作為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呈現出顯著的階段性特徵。儘管整體消費市場回暖,但6月餐飲收入增速驟降引發關注,疊加房地產轉弱、外部貿易壓力等多重因素,未來餐飲業的發展路徑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餐飲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5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二季度增速達5.4%。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升至52%,成為經濟企穩的關鍵力量。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了家電、汽車等商品銷售,但餐飲行業卻在6月出現顯著波動:餐飲收入同比增速從4月的5.2%和5月的5.9%驟降至0.9%,二季度平均增速僅為4%,成為拖累整體消費的核心因素。
分析顯示,政策紅利隨時間推移逐漸減弱,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如美國關稅壓力)可能進一步影響消費者信心,餐飲業需探索新的增長點以應對需求波動。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降幅擴大至-11.2%,拖累整體經濟動能。儘管一季度房價和銷售曾現企穩跡象,但二季度新建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擴大至-3.7%,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壓力加劇。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不僅影響建築業,也通過就業與收入傳導至居民消費能力,間接抑制了餐飲等服務業需求。
與此同時,出口領域呈現分化:對美出口受關稅衝擊同比下降24%,但東協、印度市場增速分別達17.5%和14.3%。然而,8月起中美「對等關稅」暫緩期到期後,外部貿易環境可能進一步承壓,餐飲原材料進口成本或面臨波動風險。
面對下半年需求不足壓力加大的挑戰,政策層面提出以城市更新改造為突破口,擴大公共投資規模,並建議通過發行政府債券支持財政支出。對於餐飲業而言:
此外,房地產政策放鬆與利率下調或間接提振居民消費意願,為餐飲行業提供需求支撐。
儘管當前面臨外部貿易壁壘、房地產拖累等壓力,但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仍為餐飲業發展提供基礎。數據顯示,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於GDP增長,顯示生產端動能強勁,若消費政策精準發力(如擴大以舊換新範圍至餐飲設備升級),或能形成供需聯動效應。
而言,2025年餐飲行業需在以下方向把握趨勢:
1. 政策協同:利用財政與貨幣政策組合拳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2. 創新模式:通過數位化、預製菜等技術提升抗風險能力;
3. 區域突圍:挖掘下沉市場潛力,對沖一線城市需求波動。
未來,餐飲業的韌性將取決於能否在政策支持下實現結構性轉型,並有效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更多餐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餐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