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爆發式增長與數據中心算力需求的持續攀升,半導體產業鏈迎來新一輪擴張周期。行業數據顯示,未來四年(至2028年)全球300毫米晶圓廠設備總投資將突破3740億美元,其中存儲領域累計支出達1360億美元,成為驅動產業變革的核心賽道。這一趨勢不僅重塑了區域化製造格局,更推動"以存代算"技術路線加速落地,為存儲晶片及模組廠商開闢新增長曲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存儲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根據行業測算,2025年全球300毫米晶圓廠設備支出將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70億美元,同比增幅7%;2026年更以9%增速攀升至1160億美元。存儲晶片作為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場景的關鍵支撐,其製造設備投資占比顯著提升:未來三年相關領域投入超1360億美元,占整體晶圓廠支出的近40%。
區域化競爭態勢凸顯,北美、亞洲和歐洲均加速布局先進位程產能。中國企業在存儲晶片產線建設中表現尤為活躍,通過高純工藝設備與濕法刻蝕技術升級,在HBM(高帶寬內存)等高端存儲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人工智慧對數據處理效率的要求倒逼存儲技術革新。行業分析指出,採用新型存儲架構可使AI推理任務的算力消耗降低60%以上,顯著提升能效比。這一趨勢直接帶動SSD(固態硬碟)需求增速超越傳統曲線,預計2025年全球企業級SSD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35%,其中支持大容量、低延遲特性的存儲模組成為市場焦點。
在產業鏈布局上,上游設備廠商憑藉濕法工藝機台與高純度材料供應能力占據先發優勢;中游模組製造商則通過定製化封裝方案(如IC載板)切入高端伺服器供應鏈;下游應用場景的多元化進一步推動存儲晶片在物聯網傳感器、智能終端等領域的滲透率提升。
當前存儲市場競爭呈現兩大特徵:技術端,3D堆疊、存算一體架構成為企業研發投入重點;製造端,晶圓廠擴產計劃向本土化傾斜,亞洲地區2026年設備支出占比預計達58%。
值得注意的是,在存儲晶片封裝環節,具備微機電系統(MEMS)基板量產能力的企業已開始搶占先機。例如部分廠商通過優化印製電路板設計,實現存儲器與處理器的更緊密集成,從而提升邊緣計算設備的整體性能表現。
站在2025年的產業節點回望,存儲行業的技術突破與資本投入正形成良性循環:設備支出持續加碼推動產能擴張,而AI算力需求又反向驅動存儲架構創新。未來三年1360億美元的存儲設備投資不僅重塑全球半導體製造版圖,更將加速"以存代算"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對於產業鏈參與者而言,把握HBM、SSD等細分領域機遇,強化本土化研發與產能布局,將成為決勝新一輪競爭的關鍵。
更多存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存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