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數位化加速與人工智慧技術爆發的背景下,存儲產業作為數據經濟的核心支撐,正經歷結構性變革與規模擴張。2025年數據顯示,存儲市場需求持續攀升,技術創新與政策扶持共同推動產業格局重塑。中國憑藉龐大的市場需求、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及政策引導,已成為全球存儲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本文通過多維度數據與產業動態,解析存儲行業的現狀與未來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存儲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末,中國存儲相關產業規模顯著增長:全國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資產總額達401.7萬億元,國有金融企業資產總額487.9萬億元。存儲作為數據基礎設施的關鍵環節,其技術疊代與產能布局直接影響整體經濟效率。
2025年1-9月,中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500.9億元,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708.4億元,顯示存儲及相關高技術領域的外資吸引力持續增強。值得注意的是,存儲晶片等細分領域面臨價格波動,部分Dram和Flash產品已暫停報價,呈現「一天一價」的市場特徵,反映供需關係的劇烈變化。
存儲技術的革新正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例如,北京大學團隊通過冷凍電子斷層掃描技術,首次解析光刻膠分子在液相環境中的微觀結構,為減少光刻缺陷提供了產業化方案。此類技術突破直接推動高端存儲設備的國產化進程,降低對外依賴。
在存儲設備領域,全球首款類腦智算體「智者一號」於2025年10月發布,其204T存儲空間與低功耗設計(僅傳統超算的十分之一),標誌著存儲與算力融合的突破。同時,京東物流宣布未來5年將採購300萬台機器人、100萬台無人車等設備,進一步強化物流供應鏈的存儲與分發能力。
2025年10月,國務院金融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落實落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存儲等戰略產業提供金融支持。同時,多地通過政策引導強化存儲產業布局:
儘管存儲市場前景廣闊,但供應鏈穩定性仍面臨挑戰。例如,全球存儲晶片價格波動加劇,部分原廠暫停報價,導致企業採購成本與庫存管理壓力上升。此外,環保與能耗問題成為焦點:
2025年存儲產業呈現「需求增長、技術突破、政策加持、挑戰並存」的多元特徵。從全球視野看,中國依託龐大的數據市場與產業鏈優勢,正加速構建存儲技術自主化與產業規模化的新格局。未來,存儲產業需進一步優化供應鏈韌性,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以應對算力革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數字經濟提供更高效、可持續的底層支撐。
更多存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存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