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作物收穫機械行業分析報告 >> 我國棉花機械化採收試驗研究概況

我國棉花機械化採收試驗研究概況

2010-07-05 17:27: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棉花收穫是棉花生產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耗費勞力最多的作業環節。兵團農業素以高度機械化的大農業而著稱,目前兵團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程度為82%,但是棉花生產機械化程度偏低,其機械化程度約為43%,其中棉花的採收還完全依靠人工。人工採收棉花日均工效60公斤籽棉,為此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完成採收作業並由此帶來許多社會經濟問題,在兵團,人工採收棉花已成為棉花規模化生產的嚴重障礙。棉花收穫機械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涉及到棉花品種、農藝栽培措施、田間生產管理、殘膜回收、化學脫葉催熟、機械採收、棉花清理加工、皮棉質量標準等諸多環節,根據國外棉花收穫機械化技術裝備的要求並結合我國尤其是兵團的棉花生產現狀,必須從系統工程的高度全面改進和優化傳統的棉花種植機械化過程,才能在生產中推廣應用棉花收穫機械化技術裝備。

  國家對棉花收穫機械化問題一直比較重視,起步也較早。我國從1953年到1964年雖曾在北京、新疆、江蘇、遼寧、安陽等地試驗過蘇聯的CXM-48、CXM-48M及XBC-1.2型垂直摘錠式采棉機,但由於軋花廠沒有合適的清花設備配套,含雜多的機采籽棉無法加工符合收購的要求而未能用於生產。在此期間我國的技術人員還研製了氣吸和氣吸振動式采棉機,並在新疆仿製建立了機采籽棉清理加工試驗.車間,經部分批量試驗表明:經過機器採收的籽棉,清理加工後皮棉質量僅有少許下降,對紡紗無明顯影響。後因「文革」的干擾,此項工作被擱淺。

  1989~1993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組織兵團農科院、新疆農科院等單位在農八師148團二隊對引進的原蘇聯全套棉花田間生產機械化設備進行綜合試驗,該套設備中包括CMX—2.8垂直摘錠采棉機、棉桃收穫機、淨棉機等十台套機械,是我國首次從農業機械工程的角度全面認識和實踐棉花生產機械化,通過近三年的試驗,消化吸收了棉桃收穫機、淨棉機等機具,並結合兵團實際探索了人工快采棉採收方法和清理加工工藝及設備配套方案,在南北疆部分植棉農場進行了試驗。通過該項目的實踐,兵團各級領導及廣大技術人員均認識到:棉花收穫機械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僅從機械入手,難以甚至不可能實現棉花收穫機械化,必須走綜合技術配套的道路才能逐步實現棉花收穫機械化。

  為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於1996年5月經司令員辦公會議批准:投資3000萬元,立項實施「兵團機采棉引進試驗示範項目」,項目實施期為1996~2000年,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確定項目實施方案:從適合機采的棉花品種選育到機采棉棉花種植模式、田間管理、化學脫葉催熟、采棉機國產化設計、新型采棉機引進試驗、機采棉清理加工工藝、配套設備、皮棉質量標準等環節全面開展試驗研究,系統研究棉花收穫機械化問題。「兵團機采棉引進試驗示範項目」的實施,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知名棉機企業積極參與項目,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先進的技術裝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棉花收穫機械化應用進程。

  2000年12月經兵團司令員辦公會議批准,成立以胡兆璋副司令員為組長的兵團機采棉新技術推廣領導小組,下設兵團機采棉技術推廣辦公室,全面負責兵團機采棉技術推廣的日常工作。在條件成熟的團場啟動機采棉工程技術推廣工作。兵團、師在資金、技術上給予大力支持。

  2001~2006年期間,全兵團按機采模式種植棉花累計1280.8萬畝,改造和購置播種機(66+10cm模式)2100台。脫葉催熟劑「脫落寶」的噴施技術已被多數機采棉團場熟練掌握。噴施脫葉催熟劑面積累計300萬畝,形成了適應南北疆不同氣候特點和作業期棉花脫葉作業規範,脫葉成本降低30%左右。機械採收面積累計287.72萬畝,各師及新天公司購買采棉機303台,其中迪爾采棉機206台,凱斯采棉機66台,貴航平水采棉機29台,新聯采棉機2台。采棉機實際操作人員已達500餘人,初步形成了國有民營、股份經營以及個體經營的采棉機作業經營模式。兵團現有機采棉清理加工生產線58條,其中全套國產15條,全套引進3條,國產與引進配套40條。

  機采棉清理加工工藝日趨完善,加工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兵團機采棉平均加工質量可達到手摘棉質量二級左右,機采棉皮棉銷售形形勢逐步看好。

  通過5年的推廣,改變了兵團棉花種植效益觀念,特別是很多團場領導和職工對機采棉技術工程認識上更加全面和深刻,實施機采棉技術已成為兵團擴大植棉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職均收入的重要手段。從外部環境看,兵團機采棉技術推廣工作已經充分引起國家、自治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充分肯定。二、國產采棉機的試驗研究進程

  1958年農墾部機務處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拖拉機修配廠於當年11月23日研製成一台懸裝在蘇聯「萬能—4」型三輪棉田中耕拖拉機上的雙行鋼棱形摘輥的摘棉鈴機,並於11月26日在新疆尉犁農二師國營塔里木第一農場進行過一、二小時的摘霜後花的試驗。

  1959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機運處、新疆自治區農科所農機研究室和新疆八一農學院農機化系協作,設計了一個吹吸系統加機械振動的采棉機部件,進行室內試驗台上的試驗。1959年中國農科院農機化研究所研究設計出間歇式水平摘錠采棉機,1960年在該機的基礎上又改進設計了雙行平面式水平摘錠采棉機,由間歇前進改為連續前進。1960年南京工學院進行氣吸振動采棉原理的室內和田間試驗。在蘇聯CXM—48M型采棉機的機架上裝氣吸振動采棉機部件,在江蘇省鹽城地區試驗,採摘率只達到26%左右。1960年全國十八個單位在北京原八機部農機研究院,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協作設計35馬力棉田自走底盤及其十種配套農具,設計了一台1米行距的懸掛式垂直摘錠式采棉機,采棉部件借用蘇聯XBC—1.2型采棉機,在新疆和北京進行了試驗,採摘率為75.3%~88.2%,工作指標基本與蘇聯采棉相同。

  1963年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試驗研究真空氣吸式采棉機,1964年研製成田間試驗車,1965年改進設計為懸裝在東方紅—28G高地隙拖拉機上的氣吸式采棉機,並在采棉機上設計配套了一套小型清棉裝置。1971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第二拖拉機.

 

更多棉花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花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