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利潤增速位於歷史底部。我們選取從2005年起有財務數據的88家醫藥行業公司,2005年無財務數據的公司均不列入樣本。從成長性來看,2011年收入增速除
中藥和
醫療服務兩個子行業外,其餘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行業扣非後淨利潤增速下滑,除了化學製劑和醫療服務,其餘子行業淨利潤增速均低於去年同期。2012年一季度收入和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速下滑幅度已經明顯減小,並且從歷史數據來看,2011年行業利潤增速已經位於歷史底部。
估值相對值仍然位於高位,絕對值低於歷史均值。以2012年4月27日的PE為基準,醫藥行業/全部A股的溢價率為205%,超過歷史均值174%;醫藥板塊估值的絕對值為27.75X,低於歷史均值38.08X。
醫藥行業估值下降幅度有限。行業利潤增速現在已經位於歷史底部。除了政策外,比較關鍵的不利因素是醫藥板塊相對整體A股的估值溢價仍然位於歷史高位。我們認為比較差的情況是估值溢價回歸歷史均值,有兩個渠道:(1)A股的整體估值提高。(2)醫藥估值的下降。我們分兩種極端情況假設:(1)假設醫藥板塊估值不下滑,A股整體估值提高17.82%,兩者的相對估值即達到歷史均值。(2)如果A股整體估值不提升,醫藥整體估值下降15.12%即達到歷史均值。最終很可能是兩者共同作用達到一個折中的水平,當然也不排除醫藥估值溢價回落至歷史均值以下的可能性。
管理能力是醫藥行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我們統計了中藥
心腦血管用藥、中藥清熱解毒類、中藥消化類和
抗生素類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增速。心腦血管用藥類公司利潤增速穩定性較差;抗生素類公司競爭激烈,再加上政策影響,穩定性也較差;中藥清熱解毒類、中藥消化用藥類公司利潤增速穩定性較好。2005年能上市的心腦血管用藥公司大部分歷史悠久,有品種優勢,但是利潤增速反而不穩定,這說明公司的體制、高管的管理能力是醫藥行業公司非常重要的競爭力之一。
維持醫藥行業"增持"評級。我們認為在
經濟調結構關注民生的背景下,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在老齡化沒有達到歐美國家水平前,醫藥行業的趨勢仍然是向上的。我們維持醫藥行業"增持"評級。政策是擾動醫藥行業的關鍵因素,醫改需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降價難以避免。
我們建議關註:(1)十二五期間政策支持,成長空間大,業績具有彈性的醫療服務公司,如:通策醫療等;(2)具備研發和營銷優勢的中西藥企業,如:人福醫藥、華東醫藥、昆明製藥等。
不確定性因素。行業政策的不確定性。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