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摩拳擦掌齊放三炮
百度在2014年年終大會上,李彥宏號令三軍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要打造連接人與服務之後,百度2015年在醫療上的動作就變得異常兇猛。
動作一:1月15日,百度與301醫院達成戰略合作。301醫院是全軍規模最大的綜合醫院,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臨床經驗都位居全國前列。此次與301醫院合作,雙方將共同建立醫療領域的O2O服務模式。百度可以藉助301醫院的醫生、醫學技術資源和良好的口碑,而301醫院則可以利用百度在大數據方面的處理能力以及百度的平台入口優勢。
動作二:1月28日,百度上線百度醫生APP,全面進軍移動醫療O2O。此次,百度醫生移動端為用戶提供了找醫生、約醫生、評醫生的服務閉環。與301合作是對服務的補充,上線百度醫生則是對入口的補充。百度醫生APP將藉助百度在移動應用分發領域的實力迅速占領移動端市場。
動作三:2月15日,百度戰略投資醫護網。醫護網是面向社會大眾提供專業就診服務的門戶網站,醫護網在掛號、導醫導診和轉診等業務上已經深度合作了300家三甲醫院,約占全國三甲醫院數28%,並與5萬多醫生展開了深度合作,新業務微導診也快速覆蓋了500家三甲醫院,投資醫護網將是對百度醫療O2O最有力的戰略補充。
從百度的連番動作來看,足見百度對於進軍醫療O2O的決心,此外百度健康在大數據方面也有著不小的優勢。
阿里,支付寶最具想像空間
從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了解,很早之前,阿里就已經開始進入到醫藥電商,並先後投資了尋醫問藥網、U醫U藥、華康全景網等醫療平台。而去年年初阿里又收購了中信21世紀,並且更名為阿里健康之後推出了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支付寶將對醫療機構開放自己的平台能力,包括帳戶體系、移動平台、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雲計算能力、大數據平台等,以幫助醫院建立移動醫療服務體系。
醫院入駐支付寶錢包的「服務窗」後,用戶可以在線完成掛號、候診、繳費、取藥,甚至醫患互動。與線下掛號相比,支付寶能通過技術手段和數據分析識別「黃牛號」,減少黃牛掛號,釋放更多醫療資源。此外,通過支付寶錢包完成掛號、候診、繳費一體,也省去了多次排隊的麻煩。而看病前患者也可以像淘寶一樣先在線上選擇同醫生互動,看完病還可以給與「好、中、差評」。這種方式對於促進醫療發展以及醫患關係都有很好的幫助。
對於阿里來說,阿里雲和支付是兩個巨大的優勢。大數據將讓醫療服務變得更加有效,而線上一體化預約掛號繳費等就可以省去諸多不必要的麻煩,讓患者看病更方便快捷。此外,還有消息稱,支付寶正在考慮將醫保納入「未來醫院」計劃。
騰訊,微信仍然是核心
騰訊在2014年通過接連投資鄰家醫生、繽刻普銳、丁香園、掛號網獲得了大量醫生資源和用戶資源。同時,騰訊推出以「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通過藉助微信公眾號,患者就可以先在平台上諮詢、問診、上傳檢查報告、掛號等全稱醫療服務。
微信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最大的平台,入口優勢毫無疑問。騰訊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同時補足醫院、醫生等資源,利用微信支付成功地完成了醫療O2O閉環。
小米,智能醫療之路絲毫不停歇
早在2007年,雷軍的個人天使投資機構順為創投就向好大夫在線送出3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2012年,雷軍發起的順為基金向丁香園投資了數千萬美元。去年,小米投資華米科技並推出了主打健康的小米手環,而去年九月,小米又向九安醫療投資2500萬美元,並推出了小米iHealth血壓測量計。
小米正試圖通過智能醫療硬體產品為入口打造一條醫療O2O之路。一方面小米不斷推出新的智能醫療硬體產品,另一方面小米也在通過投資努力彌補自己在醫療生態上的不足。
「看病難」的救贖主還需要突破哪些難關?
不管是醫療O2O新秀還是網際網路巨頭,劉曠認為他們的醫療O2O之路還共同面臨著以下諸多困難。
首先,目前國內醫院的信息化水平大多參差不齊,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後,各大醫院的信息系統標準也不統一。如何將醫院的信息與網際網路平台實現無縫對接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時間。
其二,對於很多醫患來說,他們上醫院看病都是通過醫保,而這個目前卻還沒有任何一個網際網路平台能夠對接醫保卡,這就導致大部分醫患看病仍然不能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只能上醫院排隊掛號。
其三,目前在國內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很多老人身邊並沒有子女隨身陪伴,他們並不知道如何通過網際網路來諮詢、掛號、繳費等。
其四,就是一個改造成本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醫療O2O新秀來說,如果不能快速實現盈利或者持續吸入資金,到最後可能無法承擔改造傳統醫療所帶來的巨大成本問題。
醫療行業是一個永遠不會沒落的朝陽產業,但是這麼多年來國內的「看病難」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最本質的問題其實就是醫患供求關係不平衡。對於一個優秀的醫生來說,不僅僅需要充足的醫學知識,還需要長期的問診經驗積累,所以對於醫院來說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其實還是在於醫生。
而醫療O2O的興起,將讓「看病容易」成為了可能。這場大戰的勝負關鍵並不在於誰擁有多少用戶,前期占有多少市場份額,而是在於誰能提供更好的在線醫療服務,一方面需要整合優秀醫生、醫院等資源,另一方面需要依靠歷史的數據積累,藉助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力量來提升就醫效率,推出更好的服務模式。
所以劉曠認為,藉助醫療O2O打造「看病難」的救贖主光靠一己之力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的,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所有的醫院與醫療O2O平台共同攜手努力,醫院和醫生自身需要提升服務水平和醫學水平,醫療O2O平台也需要創造更好更切合實際的網際網路服務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百姓服務,真正實現看病無憂。
更多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