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城市群規劃的細化表述是: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平。而江淮城市群的發展情況又是如何呢?一起看下下文的現狀分析吧。
一、江淮城市群簡介
江淮城市群將是一個以合肥為中心的「1+10」城市群,擁有人口3100萬,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包括合肥、滁州等10個省轄市。
隨著安徽經濟「爆發式增長」的初現,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已初現雛形。目前,安徽省省會城市合肥的發展十分迅猛,市區常住人口已達370萬,建成區面積已達378平方公里,GDP達4100億元。有5條鐵路和六條高速公路向四周輻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合肥周邊已有10個城市與合肥的交通距離在2小時車程之內,積極打造江淮城市群的背後,是安徽加快自身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的迫切願望,而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則為安徽提出江淮經濟區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二、江淮城市群包括
面對同樣處於中部地區的武漢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的迅速發展,安徽崛起中部的迫切感顯然並不一般。此前,安徽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新的功能定位。
江淮城市群包括合肥市、六安市區、淮南市區、蚌埠市區、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安慶等10個省轄市。江淮城市群中以合肥為核心,以沿江、沿淮城市為兩翼,輻射範圍可以達到安徽北部和安徽南部,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省級經濟圈。江淮城市群具有三大主體功能,一是安徽省的科教集中區,二是泛長三角的製造業基地,三是我國東中部過渡地帶的大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是長三角向西輻射的「腹地城市群」,也是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相連的門戶,是中部地區東向發展的「門戶城市群」。
三、江淮城市群城市
合肥市:安徽省省會,安徽第一大城市,古稱「廬州」、「廬陽」。安徽省政治、經濟、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皖江城市經濟帶核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城市,長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華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綜合交通和通信樞紐之一。
六安市:位於安徽省西部,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江准分水嶺,由西南向東偏北橫貫本區,屬於淮河流域面積14912平方公里,長江流域面積3064平方公里。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位於六朝古都南京市的西南側,市區離南京市區僅有半小時的車程,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皖江城市帶」門戶城市,還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和「國家863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集多項殊榮於一身的城市。
蕪湖:簡稱「蕪」,安徽省省轄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處在長江南岸,青弋江與長江匯合處。下設鳩江區、鏡湖區、弋江區、三山區四個市轄區,管轄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無為縣四個縣。蕪湖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與合肥並稱為安徽省「雙核"城市。
安慶:簡稱「宜」,又名宜城,安徽省省轄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處於長江北岸,安慶港是長江重要港口之一。下設大觀區、宜秀區和迎江區三個市轄區,管轄桐城市、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望江縣、宿松縣和岳西縣七縣一市。安慶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優秀旅遊城市。
四、發展規劃
打造城市群,實現「抱團發展」,成為全國城鎮化工作的重要課題。我國將打造包括「江淮城市群」在內的一批新城市群。
安徽省《規劃》提出了三大戰略布局,其中第一項就是「構建以江淮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其中提到,促進合淮、蕪馬、銅池融合互動,推動沿江城市跨江發展,加快皖北地區現有城鎮據點式開發,保護皖南皖西地區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彰顯文化特色,提升城鎮品質和功能。
據悉,《規劃》還確立了三類主體功能區,分為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41個市轄區和肥東、肥西等8個縣被確立為重點開發區域,這些區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禁止開發區域則涉及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域、文化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濕地或森林公園等。
更多產業規劃資料,更多園區規劃案例、資訊以及十三五規劃等等,可以點擊查閱下文哦。
更多城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城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