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的升級,經濟型酒店在經歷長達十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後,開始遭遇「天花板」。2016年全年新增客房約16.6萬間,是自2010年以來增速最慢的一年。下面進行酒店行業市場分析。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2年,中國經濟型酒店快速增長,期間經濟型酒店數量增長超過9000家,僅2012年與2011年底相比,增長幅度就達35.68%,經濟型酒店野蠻擴張導致供需失衡的現象。但進入2016年開始,經濟型客房增速明顯下降。
酒店行業分析表示,2018年1月內地酒店市場需求增長12.2%而供給僅增長2.7%,2017年上半年供給增速在3.8%-4.2%,2017年下半年供給增速為2.8%-3.6%,2018年酒店市場整體供需格局相較2017年進一步偏緊。
通過對酒店行業市場分析,根據在建酒店客房數量看,2018年行業供需格局將進一步偏緊,新增供給釋放至少在2019年以後。2017年之前在建酒店增速處於低位,月同比增速中樞在-3%左右,2017年下半年以後在建酒店規模增長,月同比增速中樞達到20%,按照酒店建設從開工到開業約2年時間測算,2017年下旬開始建設的酒店增量供給要在2019年下旬才會釋放。
伴隨著共享經濟的崛起,消費者對於住宿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常規的標準化酒店,個性化、主題型、具備設計感的旅館越來越受年輕一代的青睞。特色中高端酒店、主題特色酒店、民宿等個性化住宿的興起,逐漸將經濟型酒店甩在身後。而同質化傾向成為新消費時代制約經濟型酒店發展的最大「軟肋」,加上價格優勢早已被新興市場主體稀釋,陷入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通過對酒店行業市場分析,我國酒店行業經營狀況隨著經濟周期呈現兩種特徵:1)酒店景氣程度與經濟周期大致吻合,但局部波動較大, 相比美國已經發展近九十年的酒店歷史(1929 年至今),我國的酒店行業發展時間尚短(1997 年至今),行業成 長空間較大;2)經濟增長帶來的行業利好對高星級酒店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隨著經濟增長,高星級酒店的擴張 情況明顯好於低星級酒店。
近年來,酒店集團不斷擴張,我國酒店市場競爭激烈,儘管參與者眾多,但酒店龍頭的優勢越加明顯。從 2014 年發展至今,經歷內生、外延多方位擴張,國內排名前 10 的酒店集團發生較大變化。從排名變動來看,龍頭集團 繼續發揮優勢,但市場中仍將有新品牌加入。其中,錦江由於先後收購盧浮、維也納、鉑濤集團已成為擴張最快的 酒店集團,目前的規模已經躍居市場第一。以上便是酒店行業市場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酒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酒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