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型手機和汽車電子推動下,PCB逐漸從美國、日本、逐步轉移到台灣、中國大陸,發展至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具有影響的PCB生產國,PCB產值全球占比超過50%,以下是PCB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
真正意義上的PCB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它採用電子印刷術製作,以絕緣板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個導電圖形,並布有孔(如組件孔、緊固孔、金屬化孔等),用來代替以往裝置電子元器件的底盤,並實現電子元器件之間的相互連接,起中繼傳輸的作用,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有「電子產品之母」之稱。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PCB行業已成為全球性行業,但近幾年總產能呈現低速發展趨勢。2018年全球PCB市場產值達到542億美元,雖相比 2017年的市場產值下降2%,但仍是電子元件細分產業中比重最大的產業。PCB行業分析認為,未來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發展的帶動下,全球PCB市場有望維持2%左右增速。
我國作為PCB產業製造中心將繼續承接全球產值轉移:從17年開始,中國大陸產值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PCB生產基地,到18年大陸產值占全球總產值的比例已達到51%。PCB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大陸巨大的市場縱深、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低廉的成本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是本土PCB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我國已經形成了以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為核心區域的PCB產業聚集帶。據統計,2018年國內PCB行業企業數量約1500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地區的PCB產值占中國大陸總產值的90%左右。中西部地區PCB產能近年來也擴張較快。
部分PCB企業由於勞動力成本提升,將產能從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遷移到基礎條件較好的中西部城市,如湖北黃石、安徽廣德、四川遂寧等地。而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利用其人才,經濟,產業鏈優勢,不斷向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方向發展。
在企業的戰略選擇上,一些PCB企業開始延伸產業鏈、提供創新型服務。PCB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PCB產業的上游企業對各種外界因素的變化較為敏感,且能夠幾乎完全轉嫁價格壓力到產業鏈的中游。當上游原材料缺貨漲價時,中小PCB企業在資金鍊和供應鏈的穩定性上都面臨挑戰,經營風險和競爭壓力加劇。
在企業規模與行業集中度上,中國的PCB企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淘汰一部分落後的中小企業,將大多數產能集中到龍頭企業上。根據數據計算對比可得,中國大陸的PCB產業集中度大幅落後於歐美、韓國、日本、中國台灣的水平,本土PCB行業的集中度與大廠的市場份額均有很大提升空間。
我國有著健康穩定的內需市場和顯著的生產製造優勢,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將生產重心向中國大陸轉移。PCB產品作為基礎電子元件,其產業多圍繞下游產業集中地區配套建設。目前中國大陸約有一千五百家PCB企業,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電子行業集中度高、對基礎元件需求量大並具備良好運輸條件和水、電條件的區域。
2019年,我國PCB將正式實施環保稅,環保政策趨嚴加劇。受環保政策影響,全國多個地區PCB廠商被迫限產停產,大量PCB產業相關廠商由於沒有排污指標,被迫關廠。原材料價格大漲、研發投入增多疊加環保政策高壓,預計國內PCB產業鏈馬太效應加劇,以上便是PCB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