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安部統計,2018年全國新註冊登記機動車3172萬輛,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其中汽車2.4億輛,小型載客汽車首次突破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突破4億,達4.09億,其中汽車駕駛人3.69億。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61萬輛,全年增加107萬輛。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6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09%,與2017年相比增加107萬輛,增長7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11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06%。從統計情況看,近五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年均增加50萬輛,呈加快增長趨勢。
可以說,五年來年均50萬輛的增速是對近年來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落地執行的最好答卷。畢竟,作為符合未來長遠發展趨勢的產業細分類別,新能源汽車甚至一度被業內認為是未來乘用車市場的最終方向。照此推算,一旦我國超3億輛的機動車存量按照新能源的戰略方向推進,市場空間之巨大的確令人矚目,其中,首度超過2億輛的小客車存量註定將成為今後乘用車市場新能源化的主力軍,與公共運輸工具和運輸交通工具等的新能源化一併,讓未來新能源車的宏偉藍圖照進現實。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制定《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的消息引來各界關注,其中透露出未來我國將針對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設置相較於以往更為深入的准入標準。市場猜測認為,這意味著未來在純電動汽車製造上,將針對技術門檻設置更加嚴格、清晰的行業標準。可以預見,未來我國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從而在全球汽車產業上形成彎道超車的局面或將指日可待。
一直以來,業內的一致共識是,儘管受到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認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相較於傳統汽油車而言,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真正崛起仍舊必須突破產業技術不斷進步的關卡。儘管由於客觀環境壓力倒逼,也因社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高度熱情所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路徑是適度超前的,即政府公務車、公共運輸和民用三方面在共同發力。
當然,之所以能形成三方面齊發力的局面,與政策推動關係密切,但是,真正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核心動力,仍是需要儘快形成產業自主發展的長期動力,其中,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於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而言必不可少,更何況,新能源汽車實現技術進步,提升競爭力,才能真正實現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進而對超3億輛存量車實現替換,占據巨大的市場空間。
即便是有著如此樂觀的產業發展前景,但仍須正視新能源汽車當前存在的兩大難點。一是高昂的維修和養護成本。根據現有的推行大型公交車換用電動車存在的客觀問題不難發現,過高的維修和養護成本已經讓很多大型車運營方望而卻步,這些還要通過技術的進步以及政策手段提升積極性。二是傳統能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值得提醒的是,我國的能源結構是以火力發電為主,燃煤發電的過程中污染同樣存在。
顯然,在實現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擴張的同時,必須未雨綢繆地關注待解難題,比如,針對當前政策助推的純電動汽車,其電池穩定性和耐久性,以及續航里程和充電設施的建設等都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特別是廢舊電池的處理是否會帶來新的環境課題值得關注。畢竟,政策式推動的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尋求長遠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做到最終在能源和發展二者間尋得平衡,實現於環境無害、於發展有利的格局,方能徹底占據未來的乘用車市場空間,否則,樂觀前景也難免淪為「海市蜃樓」。
更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